这是之前在豆瓣的一篇文章,分享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近在读《精进》,这本算是2016年度最火的一本关于学习成长的书了。书中推崇的精髓的学习逻辑和系统的研习方法,还有众多国内外名人大师的指点,众多经典案例的透彻表述,相信只要精读两遍,反复吸收,定能让你获益匪浅,从学习认知这件事情上有彻底的改观和提升。那么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呢?
1、好的学习者首先从提问开始
很多人学习喜欢三步走,1、订立计划,2、实施学习,3、回顾和整理。但是完成这三步是对即成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解决心中的困惑。学习者扮演的是一个“吸纳者“或者“搬运工”的角色,外部知识消化到头脑内部,这种学习的价值观是仅注重知识传递的精确性、完整性,而学习者自身的心智,包括其知识体系、方法、观念乃至困惑,可以置之不理。
更合理的模式是“建构式”的,不是简单吸收而来,必须调动已有知识,在主动目标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探索,把新旧知识糅合在一起,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
如何开始提问:问题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经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针对当前学习材料,我学到哪些新知识?新知识对原有知识有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针对当前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是否通过简单的探索可以得到?
#针对当前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未获得,值得长期去探索的?
2、不要做信息的搬运工
现在社会碎片化阅读,移动手机阅读越来越普遍,但是堆得多,懒得看,精华没采纳却形成囤积癖。只做线层的加工,没有从深处审视,更不用说去做“解码”。如何“解码”信息,发现背后的隐形知识,有三个层次:
#它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感受?(他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他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信息如果没有解码的过程,我们只可能获得表面粗浅的认识,通过深入市区内部的解码,我们可以发现事物深厚的内涵,有机会发现其中精巧细微的技法,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解码的三个入口:不仅寻结论,还要寻找过程;不仅做归纳,还要做延展;不仅比较相似,还要比较不同。
3、以掌握技能作为学习的终点
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学习是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点的看重知识,以记忆为主;高手是磨练技能,只求日日精进。技能是终点,前两者都是迈向终点的路与桥。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
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写作式操练。包括分析知识的深层结构,观察和调用知识见得深层关联。
#游戏式操练。做一个“思想实验”。就是构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假想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设想事物在这个情境中的变化。
#设计式操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知识的操练是主动构建的过程,是迫使我们对已有知识更深入的审视,对现实的情境和问题进行更加细微观察,并致力于创造两者之间的关联。
学校的正统教育并没有对知识的融合足够重视,学习高手是常常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知识及不同学科的知识摆在一起,尝试分析、比对其潜在关联,甚至当不同的素材堆叠在一起,仅仅是潜意识的推动便可将隐藏关系浮出水面。
不要做只用单一学科知识进行思考的“铁锤人”。因为他将失去起码的基于事实的判断力。学会有意识地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迁移、印证和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推荐的相关阅读书籍:
《艺术创业论》 村上隆
《科学与方法》 彭加勒
《黑客与画家》 保罗·格雷厄姆
《教育的目的》《思维方式》 怀特海
《游戏的人》 约翰·赫伊津哈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丹尼尔·威林厄姆
《刀与星辰》 徐浩峰
《说读书之难与易》 唐君毅
《人类的知识》 罗素
《反叛的科学家》 佛里曼·戴森
《威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蒙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