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自己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一定会触及到个人的梦想问题。
“梦想”这个词,按常规的理解,它是个面向未来的事情。
但是,这个理解可能并不一定正确。
记得,《中国好声音》第三期的亚军帕尔哈提在盲选的时候,他独特的嗓音让在场的导师非常惊艳。
当时,齐秦问他:“你肯定有你的梦想,对吧?”
帕尔哈提是这么回答的:
“其实我没有什么梦想......我就做事,做自己的事,很认真地做自己的事,梦想就自然而然。”
然后,他举了一个例子。
1999年的时候,帕尔哈提的一个朋友问他,如果有机会去国外演出,他会去哪里。当时他的回答是,他想去德国。结果在十年之后,他真的就去德国演出了。
然后他接着说:
“我一直在弹,一直在唱,梦想它自己找我,不是我去找这个梦想。”
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一个真正有梦想的人,他的脑子里不一定有梦想的概念,因为,梦想对他而言,就是一种现实的生活状态。
也就是,他每天做着的事情,就是在实现他的梦想。
或者,换一个说法是,梦想在他脑子里早已构筑完成,只不过,他通过一天一天的行动,把这个早已构筑完的梦想一点点地显化出来而已。
所以,我很认同台湾的文案天后李欣频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你脑袋里如果没有城堡,你手上的积木一点用都没有。
梦想的时间维度应该是个完成时,而不是将来时。
这样的一个思考的角度,其实很类似我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叫:
以终为始。
如果我们的个人定位是想确立自己一生的事业或追求,也许需要推到我们将死的那一刻。假想在那个时候,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对我们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以那个答案为起点,在倒推回来看待我们此刻对自己的定位,也许才会足够的清晰,足够的不在未来留下遗憾。
就像,如果你看过电影《印度合伙人》,你会发现:
真正让拉克希米在最后成为国家英雄,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的,只不过是来自一种最简单、纯粹的爱:
希望让自己深爱的妻子用上安全、干净的卫生巾。
(1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