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实现目标的故事
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来访者,他说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老师,现在实现目标了,突然不知道要干什么。
我也记得,我有个朋友,他说他上学这么多年的目标就是要考上个好大学,读研究生,现在目标实现了,研究生也特别充实,要毕业了,却不知道接下来要为什么奋斗了。
我曾经也有过类似这样的时刻。大学毕业时,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计算机,也不知道读研究生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所以就先就业了。后来去北京工作,踏上了全国一流高效的土地,才明白,原来我也是有可能成为名校学子的,恰好有同学考上了985院校,我就业萌发了考985院校研究生的念头。读什么专业呢?还是计算机比较有优势,那就还读计算机吧,所以我裸辞考研了。
是热爱吗?不是,是想趁年轻挑战自己。是为了毕业后能有更高薪的工作吗?不是,我当时已经拿到了百度的offer,三四年以后我发展的应该也很好了。是为了毕业后能有名校光环求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吗?不,那也不是我的追求。
所以,考研,只是目标,不是手段。所以,当我考上研究生以后,我迷茫了,我渐渐对计算机专业失去了兴趣,我讨厌每天在实验室了对着液晶屏找bug;我讨厌一段程序要跑20分钟才能跑完,修改代码代价很高。
这就是为了实现短期目标,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代价。
目标还是手段?
回到最初的讨论,我们不妨来想一想,无论是考学,还是找工作,我们的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稳定的工作?体面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亦或是想要在某些领域做出写成就,取得成功?也或者是热爱?又或者是承担着某种使命和价值?
那么,考学和找工作是目标还是手段?
如果是目标,那的确是,完成了目标,只能寻求下一个目标了,当没有找到目标时,就会迷茫或者空心病;如果是手段,那么手段即过程。
摘录两段《不负热爱》中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
“当结果带来后,我们也许会短暂地享受到胜利的喜悦,而后却是无尽的空虚,因为目标已经实现了,我们只能人为地给自己再设定一个目标,如追着萝卜的驴子一样,继续投入,耕耘未来的过程中去。”
“我们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是达到一个顶点后,那种举世瞩目、锣鼓齐鸣的状态吗?人生不是由一个个“高潮之点”组成的,而是漫长而琐碎的过程,是旅途中的风景,而并非下一个城市的机场。从人生的长度来看,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创造过程,而非体验结果。既然过程占据了我们绝大多数的生命体验,仅仅追求一个个固定的时间点,难道不是几乎错过了整个人生吗?”
如何破解目标这道题?
那个最终的目标可能很难找到,如果你很幸运知道了自己要成为生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那是最好;如果还没有找到,那就享受当下,并寻找属于自己的热爱,也许那个热爱就是你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