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绩观之“正” 鼓足干事业之“劲”

       新时代的曙光照亮了中国大地,随着2025年的到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坚定。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历史节点上,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于2月5日在京召开,这标志着对基层负担问题的高度重视,并揭示了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意义。本文将围绕“持续整治不正之风”,探讨如何通过具体措施来实现更加高效、公正的社会管理,以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章立制,严守规矩底线。要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是根本。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法律文件的颁布,为规范权力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同样重要。自2020年起,中共中央发布了多项党内条例和规定,如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边界,提高了党纪处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推动政务公开透明化也是重要的一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决策过程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构建一个清廉高效的政府形象。

       正风肃纪,重塑廉洁风尚。其次,深入进行作风建设,重塑廉洁风尚是整治不正之风的重要内容。一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借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廉政教育培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针对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等行业存在的腐败高发区,加大查处力度,形成有力震慑。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正面典型的宣传报道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使诚信守法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强化监督,筑牢防腐堤坝。最后,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整治不正之风取得实效。一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整合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部门力量,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公权力行使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创新监督方式方法,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探索建立智能化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同时,发挥社会公众参与作用,鼓励和支持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等民主权利,形成人人参与反腐倡廉的良好局面,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