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拆页:
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还拿我和大哥的对话为例。即使我告诉他一个可能更合理的理论假设,他此时考虑的也不是我的观点是否合理,而是他的尊严是否受到了挑战!如果他承认了我提出的观点,那么就意味着,他过去一直对外宣称的理由“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基因问题”站不住脚了,这会让他的处境更难堪。为了避免陷入这种窘境,他的大脑会开始说:警报,警报,准备战斗!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我大哥身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可能面临这样的挑战。我曾经在公司开会时留心观察过,当同事之间观点不同的时候,有些人还没听完对方的意见,就急着反驳。说来说去,无非是证明自己当初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是有道理的,而对方更合理的解决意见反而没怎么花时间讨论。有时候,大家争执了半天才发现,讨论的都不是一个问题,只不过是因为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了,就赶紧开始反驳了。在我看来,如果自己一直陷入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新观点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
What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时常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或者行为习惯不一样的人。而当我们面对这些差异时,我们是感到不爽,并固执己见?还是保持情绪稳定,心怀好奇,去探寻其背后的原因?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而是选择习惯性防卫。
Why
习惯性防卫机制就像一头难以驯服的怪兽,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让我们在质疑面前,容易有抵触情绪,并变得具有攻击性,导致我们难以成长和突破。长此以往,它会影响我们的沟通质量,让我们的人际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How
只有驯服这头怪兽,打破习惯性防卫,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质疑和挑战,我们才能够跨越障碍,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那么,如何破译这套顽固不化的习惯性防卫机制呢?我们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第一步:接纳
面对不同,我们首先学会接纳,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允许差异的存在。并怀着好奇心去探寻,为什么对方会有这样的观点?他们的行为习惯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固有偏见,看到更多元的世界。
第二步:倾听
真正的沟通,始于倾听。认真聆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不要急着反驳和评价。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对方要表达的内容,才能洞察他们与自己不同的原因。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对方。
第三步:沟通
在接纳与倾听的基础上,与对方展开开放的沟通。在沟通中尝试实现共同成长,共创美好。
Where
当我们面对不一样的观点、或行为习惯,往往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时,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去自己的固有思维和行为模式。
A1
前天,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吃着饭,有说有笑,氛围很融洽。我吃得快,主要是出于要管住嘴,不敢多吃,吃完我就出去溜达了。然而,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却引发了老父亲的不满。
当我散步回来,老父亲的脸色已经变得阴沉。他坐在椅子上瞪着我,开始数落我的不是。他说我应该帮老母亲收拾桌子,而不是一走了之,显得没礼貌。他的话让我感到有些委屈。
在我看来,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需要事事听从父亲安排的小孩。我有自己的生活和想法,也有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爱和关心。然而,在父亲眼里,我似乎永远都是那个需要他指引和教导的小孩。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让我感到愤怒和无奈。我觉得父亲顽固不化,还老不讲理,小时候对我专制就罢了,现在还这样!于是,我反驳了他的话,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和倔强。我说:“你都不知道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还来这一套,还当我是小孩呢?”我的话让父亲更加生气,他提高嗓门再次训斥了我一顿。
反思:
1,在面对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时,我应该学会放下自己的固执和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对方。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减少误解和冲突。
2,倾听很重要。在对话中,我太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倾听对方。真正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我应该先听老父亲讲完,先理解他的感受,在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学会理解。老父亲的出发点是好的,虽然方式有些老旧,我作为晚辈,应该给予理解才是。相信有了理解的基础,沟通就会变得柔和和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