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是一个巅峰,可耕地面积达741万顷,GDP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七到百分之五十,是当之无愧的大国。我们称其为康乾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九州国泰民安。
大毛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百年一遇的盛世,没有战乱,没有流离,没有食不果腹,鸡犬不宁,他无疑是幸运的。
进京那年,大毛二十五岁。他本不是一个喜欢漂泊的游子,勉强读了几本书却屡试不中,眼见做官实现阶层跳跃的道路是走不通了,一位做生意的老乡告诉他,京城富得流油,遍地黄金,达官贵人随手一扔就是大锭的银元,日日熙熙攘攘,夜夜歌舞升平,端的是一个好去处,“便是做乞丐,也比你窝在这里强咯。”大毛看看自家缸里薄薄的一层米,咬咬牙上了路。
大毛自然是不可能去做乞丐,他在餐馆找了个活儿,给做饭师傅烧火。
这活儿可不好做,火大了,师傅一勺子下来,火小了,师傅又一勺子下来,头低得痛了,想略微抬一抬,师傅的大铁勺子结结实实砸在脑门上,“小崽子不老实,想偷学不成!”
一天下来,满鼻子灰不说,头上也起了结结实实好几个大包,在灯光下呈半透明状,掌柜的见了打趣道:“这下可省了灯油了。”
大毛住的地方,是一片出租房,在城门边上,离饭馆远是远了点,胜在便宜,一个月也就900文。住这里的,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劳动人民,有给人修屋顶的,有给人倒粪水的,有打更的更夫,有抬轿的轿夫,总之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这片租房区的环境,自然也不好,地上常年铺着油渍,一下雨就得大盆小盆齐上阵,谁家一做饭,整座房子都是油烟缭绕。房主为了多收房费,将房间隔了又隔,于是每个人所拥有的不过是巴掌大的一个窝。就这还得讨好着房主,每次房主来视察都如皇帝亲临,租客们个个点头哈腰,舔着脸陪笑,生怕被赶出去还退不回押金。毕竟,要他们去租一个几千钱的大房间,是万万租不起的。
租之前,房主会告诉你,房子有问题可以找他,租完之后,哪怕下雨房子漏得像唱交响乐,也难以打动房主过来修缮,送信是没用的,只能到房主宅子前去堵,堵三次能见上一次,房主总是不耐烦摆摆手,一句“明天就来修”便再无下文。
大毛隔壁住着一对老夫妻,看着六七十了,住在过道改成的小单间里,除了一张床再放不下其他,夏日里就将门开着,坐在床边,摇着蒲扇,哼两段京剧,倒也乐呵。大毛第一次见到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本应颐养天年,却在这繁华都市里过着蝼蚁般的生活。
转眼便入了冬。这天晚上,城根的一座出租房起了火,把连排的出租房都给烧了,据说这火是因为一户人家烧火取暖引起的,这片租房区狭窄且人口众多,极易燃烧,大火到天明方停息,至于死了多少人,不知道,也没人去数,反正都是些不重要的。
但京城的官员们开始紧张了,据说吏部尚书大发了一通火:早说了这种房子不行,怎么不控制一下!眼见年底了,要是再发生大火怎么办?传到皇上耳朵里,你我都得掉帽子。
“之前不是一直没顾上嘛?那,那现在怎么办?”官员嗫嚅着问。
“搬走,都搬走,那些违规的小破房,该拆的都拆,早一天处理完你我早一天睡个好觉。”
于是,声势浩荡的清理工作便开始了。
大毛异常紧张,火也不能好好烧了,每天上班心里都像有猴儿抓一样,急着回家,倘或回家发现小破房还在,便松了一口气,定要大笑一阵才满足。
炒菜师傅看着他那样儿,笑着说:“早点租个正规房子不就没这事儿了。”炒菜师傅是餐馆的顶梁柱,工资颇高,在东单租了一座小宅子,一个月4000文。
“要是有钱,谁不想住小宅子!”大毛抬头刚想反驳,看了一眼炒菜师傅手中的大铁勺,也就不说话了,只是低下头,默默又添了几把柴火。
大毛跑回家时,发现所住的地方一片狼藉,提心吊胆许多天,终究还是被拆了。他站在门口,那对老夫妻正互相搀扶着走出来,“你们是要回家了吗?”大毛声音有些干涩。
老人苦笑道:“要是家里能活,谁愿意来这里?”
大毛在桥洞下凑合了两天也没找到房,一片清理后房租价格一日高于一日,出租者嘴角带着高傲的微笑。大毛无奈,出于避免冻死街头的考虑,只得去找老板辞职。老板很大方地打发了他,转头对炒菜师傅说:要我说就是拆得好,那些房子本来就是违规建筑,闹些火灾也不知道让多少人提心吊胆。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非要来京城,既然要来就得有风险不是?
炒菜师傅配合着点头:也没什么可怜的,住正规房哪有这些问题。说到底还在自己没本事。
大毛里离开的时候,正是大寒,京城迎来了第一场雪,银装素裹,好不干净。
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城市,这个蕴含着无数机遇,带给他无数梦想的城市,他见识了它的遍地黄金,笙歌曼舞,却见识了它残忍与无情。大概还是他没本事吧。
没过几年,大毛听说炒菜师傅也被清理出了北京城,因为京城发生了一次袭击,多种证据指向外来人口,于是有本事的炒菜师傅也被赶了出来。而饭馆老板则因本地伙计高昂的雇佣费以及越来越沉重的赋税,不得不关门大吉。大约过不了多久,他也是得离开北京城的。
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访华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他们派出的兵丁很快就带回了一群人。他们是我平生所见神情最悲惨的家伙了,一个个双膝跪地,接受询问……他们徒劳地哀告道,离家远行会坏了他们的生意,给妻子儿女和家庭带来痛苦,总兵不为所动,命令他们一小时后准备妥当。”
“总兵的专断反映了该朝廷的法制或给予百姓的保护都不怎么美妙。迫使一个诚实而勤劳的公民、事业有成的商人抛家离子,从事于己有害无益的劳役,是不公正和暴虐的行为。”
而这段时光,在百年之后,依然会被我们用浓墨重彩的笔调写上:盛世!
(引文资料自:《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