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一词这两年被炒得很热,过去我不甚理解,觉得不做自己难不成还去做别人?真有必要老把这么弱智的问题挂嘴上吗?但近来越来越多的经历让我慢慢能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了。
中国(代指中国大陆,通篇如是)是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占据绝大多数话语权的社会,而民间也有句颇具调侃的俗语:成功的人放个屁都是香的。呵呵,那些定力不够“不怎么成功”的人士及年轻人很容易被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的话语左右,放弃自己的坚守,如果成功人士说的话都是好的,那无可厚非,但如果他们不顾社会影响,大放厥词,那社会就危已。中国的升学教育虽然饱受诟病,但基本是教人向善的,所以大多数刚毕业的学生心地还是蛮纯真善良的,但到社会没几年就变了,变得世故圆滑功利了,二十几岁的人整的跟个小老头似的,毫无生气,却还自鸣得意,自认为很成熟稳重,却不知已经成为了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年闰土”了,在他们眼里除了名和利好像再难有其他的了,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浮躁功利的社会舆论氛围和他们自身的不坚定-因为“同流合污”他们才会被年长的成功的人士认同,而你要胆敢走非主流反叛的另类的路线,那不好意思,你一定会招到他们的攻击、批评、排挤。而中国式教育培养出的孩子的抗打击能力和文化素养是难以抵抗这些攻击的,所以大部分人过早就“投降了”,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
当然还有一类人就更可恶了-他们其实没多大能耐,但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边貌似混得尚可,难免生出优越感,总不忘给“不如他们”(为什么打上引号呢?因为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的人一些“指点”,从不考虑受者乐不乐意。为什么说这种人最可恶呢?因为他们本身就只有半桶水,却自以为牛逼,最擅长打击讽刺挖苦别人了(绝大多数不坚定的人就毁在了这些人手上了),还总爱用自己那扭曲的三观来评判别人,他们明知自己是这种小丑角色,但却是打死也不肯承认的,他们会刻意伪装成一副很有教养很大气的前辈样,但关键时刻的表现却往往出卖了他们,真可谓欲盖弥彰。其实,这种人内心是很自卑的,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卑,而他们也很可能是受害者,因为当年的他们也受到过来自同样的人同样的打击和嘲讽,但可怜的是他们没有坚定地做自己,而去做了别人,在这种被压抑和扭曲的心理作用下,最终也成为了那个自己曾经鄙视的人,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这样一来反倒敢于做自己的人所剩不多,所以“做自己”能火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跟近来被倡导最多的“要多阅读”是一样的。
这是个严重缺乏信仰的社会,以至于像马云、成龙、王菲等政商娱乐界大明星都不坚定了,跑去找江湖术士-王林大师求解,而最近王林大师不慎因重病医治无效死亡再一次引发社会热议(明眼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因此有学者评论道:王林之死扒下了中国精英的最后一条内裤,大意是我们眼中的公众人物、大名人,他们和我们普通人一样迷茫一样焦虑,甚至比普通人还要愚昧。名人也靠不住了,那我们该信谁呢?可能有些人会去信风水、命理,有些人会去信“成者为王败者寇、有钱就是老大”,有些人会去信比他们牛的人,但却少有人会去信他们自己(而信自己才是最靠谱的)。
这是个既多元又单调的社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既多元这个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每个人都强烈渴望表达并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但为什么又是单调呢?因为大部分人追求的都类似-社会认可的成功(这往往是极端狭隘的,但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罗胖在2017跨年演讲中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在这个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代,强烈呼唤能够带领众人走出迷茫、告诉众人什么才是好东西什么才是我们该追求的,乔布斯一样的人物。
如果世界呼唤乔布斯,那中国更是,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各种声音和思想层出不穷,及其混乱,人民缺乏正确的信仰!各行各业都呼唤领袖人物来领导大家走出迷茫,重新建立起规则和信仰,可喜的是,中国的电商界诞生了马云、互联网界诞生了马化腾,同样在这个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现代文化良莠不齐、混乱不堪、规则还没有被建立的中国文化行业,也在强烈呼唤着一位能够看到远方有情怀有理想有担当的能人来建立一家文化商业帝国,为中国的文化行业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和规则,从精神层面助力中国人重新找回自己,助力中华民族真正走向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