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Day17

javascript发展历史

大概在1992年,一家称作Nombas的公司开始开发一种叫做C减减(C-minus-minus,简称Cmm)的嵌入式脚本语言。这个脚本语言捆绑在一个叫做CEnvi的共享软件产品中,当Netscape Navigator崭露头角时,Nombas开发了一个可以嵌入网页中的CEnvi的版本。这些早期的试验称为EspressoPage(浓咖啡般的页面),它们代表了第一个在万维网上使用的客户端脚本语言。而Nombas丝毫没有料到它的理念将会成为因特网的一块重要基石。


Javascript是一种由Netscape的LiveScript发展而来的面向对象的客户端脚本语言,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服务器端语言,比如Perl,遗留的速度问题,为客户提供更流畅的浏览效果。当时服务端需要对数据进行验证,由于网络速度相当缓慢,只有28.8kbps,验证步骤浪费的时间太多。于是Netscape的浏览器Navigator加入了Javascript,提供了数据验证的基本功能。


JavaScript 的正式名称是 "ECMAScript"。这个标准由ECMA组织发展和维护。ECMA-262 是正式的 JavaScript 标准。这个标准基于 JavaScript (Netscape) 和 JScript(Microsoft)。Netscape (Navigator 2.0) 的 Brendan Eich 发明了这门语言,从 1996年开始,已经出现在所有的 Netscape 和 Microsoft 浏览器中。ECMA-262 的开发始于 1996 年,在 1997 年 7 月,ECMA 会员大会采纳了它的首个版本。


在1998年,该标准成为了国际ISO标准 (ISO/IEC 16262)。这个标准仍然处于发展之中。

在2005年12月,ECMA发布ECMA-357标准(ISO/IEC 22537)出台,主要增加对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有效支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