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5中提到“只有处理好‘简’与‘繁’的关系,我们才还会在当前畏手畏脚,而对三年后的世界又计划得好高骛远,对十年后的未来却又鼠目寸光。”请你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平衡简与繁
我们中国人似乎是“尚简”的,古人就告诉我们“大道至简”、“三生万物”的道理,仿佛掌握了最原始、最朴系的东西就能理解世界;然而另一方面,中国人又毫不畏惧甚至有些推崇“冗繁”,比如炼丹动辄要七七四十九天、取经要九九八十一难,对过程的要求极为严苛。其实,在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简与繁非纯粹的对立,繁的手段可以创造简的结果,简的思路亦可发散出繁多对策,关键是何时当简、何时当繁。因此,面临挑战和未来规划时,我们当繁则繁、当简则简,并要学会化繁为简、藏简于繁,达到繁与简相平衡。
繁是世界的面貌,简是真理的归宿,认识世界、探索未来就是一个由简入繁、去繁从简的自程。牛顿力学将红衣教主拉下了神坛,普朗克的量子力学又让牛顿的苹果失了光泽,此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又再次颠覆了我们的世界观。对世界的认识就是由表相到内涵、由推论到驳论的反反复复、不断上升的过程。正如马克思的认识论所言:对真理的追求就是一个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反复的过程。
繁与简没有好坏之分,各有其适用情况,有的事该繁,有的事该简。对于三代只做小面的老字号而言,完备的工序、严格的用料、反复的制法实验,都不可谓不繁,但却能保证面的鲜美和独特,繁是其成功之道;而对于下乡科普农技的特派员而言,田坎语言、手把手教就是最实用的指导形式,言简意该,直截了当,却更好地帮助农民理解,成效颇为出色。所以,繁简并无优劣之分,简能做到实用亲切,繁同样不失为一种“精益风精”,是从简还是从繁关键在于认清自身角色和责任,当繁则繁,当简则简。
那么,繁与简的关系怎样平衡?从公职人员角度来看,落到实处,就是十六个字:繁于过程、简于结果;繁予自我、简予他人。
在内部工作中,繁于过程,简于结果。繁是处事周全、步骤严谨、标准严格;简是言简意赅、目标明确、作品实用。面对工作上的难题,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千思万绪涌上心头,冥思苦想以寻求对策,但我们的结论一定要明确、可行、易行;作为集体,我们应该目标一致、通力合作、严格落实每一个工作环节,从而确保工作的顺利进展。正如以“工匠精神”闻名于世的日本工业那样,精雕细琢、精益可精只为做好一件事、打造一件上品,这就是繁于过程,简于结果。
在服务群众时,繁予自我,简予他人。繁是严以律己、提升自己、充分准备;简是亲切和善、通俗易懂、结论明确。我们的基层干部、窗口人员、宣传工作者都应树立勤劳的工作意识和科学的服务意识,把繁杂的日常筹备工作留给自己,尽职尽责认真准备,再把明确的、简单的办事方法传达给群众,我们的科普、法普宣传也应该有所创新,借助通俗易懂的话语和图影,帮助群众更好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工作者对工作的繁复筹备和对群众的简明服务都是缺一不可的。
总而言之,繁与简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双方既可以取其一面行之,也可以相互转化,达到更好地处事效果。所以,我们要平衡好简与繁的关系,不管是的对当下、还是规划未来,我们当简则简、当繁则繁,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能更顺利,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