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的居民以中老年人为主。我住在二楼,从二楼阳台的窗户望出去,是一个水泥搭成的小凉亭,然而已经严重损毁,被大片枯黄的枝蔓覆盖,没有了模样。
凉亭旁边就是三个绿色的垃圾桶,承接着前后左右好几栋楼里居民24小时不间断的垃圾。
总能看见两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一个坐在轮椅上,一个推着,轮椅背后挂着一个很大的袋子。他们会定时到这里来踩点。翻翻这个,拨弄拨弄那个,把袋中的垃圾都要倒出来,只要看到对于他们来说有点价值的东西,就会毫不犹豫收入袋中。
不光是她们,小区里的其他老年人也会不定时的过来逛一逛。上一秒扔掉的东西,小到纸箱,大到不要的家具,下一秒就不见了踪影。就是这么快。好像有人时刻在附近盯梢一样。
扔在凉亭台阶上的一张旧沙发,在经过时光的洗礼,被主人抛弃后来到了这里,然后又被光顾了无数次。沙发皮被剥掉了,里面的内充物也被翻得乱七八糟。
像这种现象总是很多见,这些老年人最偏爱的就是被废弃的旧纸箱,还有一些瓶瓶罐罐什么的,不论是街头巷尾,还是景点附近,都会出现她们的身影。这些“垃圾”一部分可以收为己用,其他的就卖掉,换几个零花钱。
除外少数没人管的乞丐,绝大多数的老人是有家人的,家里也不是那种无米为炊的人。但这种四处捡东西的习惯还是保留下来。
我婆婆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什么钱也不舍得花,不舍得买新衣服,不舍得吃点好的,买东西只买最便宜的。
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却积攒了太多的旧物和“垃圾”。包括旧衣服,旧餐具,旧桌子椅子凳子,小到废旧报纸,别人给的宣传单,捆东西用的塑料绳,各种塑料袋,通通舍不得扔,全部堆在家里,家里有味不说,连个下脚地都没有了。有一次给她搬家的时候,这个也舍不得扔,那个也舍不得扔,后来偷偷给她扔掉了,结果她又辛苦地捡回来,弄了个不愉快。
家里的饭菜吃不了能放好几天,上顿吃了,下顿泡点水接着吃。刚买回来的新东西从来不用,就一直攒着;刚买回来的吃的硬放的过了期。
为了节省一顿饭,可以去教堂蹭饭吃。看病的时候,不去正规医院治疗,去找便宜同时可以包饭的地方。
像我婆婆这样的例子应该不在少数。
甚至有些奋斗成功的人,在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之后,却依然沿袭了以前的生活方式,处处精打细算,成为了葛朗台似的人。
我也能理解,他们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知道生活的艰难,处处节衣缩食。节俭本身也确实是一个值得发扬的美德。但他们却曲解了节俭本身的意义。
节俭是资源价值最大化,追求长远效益,从而使我们过上更美满富足的生活。如果生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思想变得粗鄙困顿,那这种“节俭”就是要不得的。
有谁愿意成天在垃圾堆里“寻宝”,弄的满身臭味。有谁不知道新衣服好看,有谁不想吃美味的食物,人人都有享受好东西的欲望。只不过他们的思想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已经被贫穷深深的掌控了。
因为贫穷,压抑了自己的欲望,觉得自己不配享用美好的事物;因为贫穷,他们关注点只在眼前,眼前的一粒芝麻也是好的。他们不想也不会去改变,思想僵化,无法容忍自己有更好的体验,作茧自缚,屈曲在壳内,不去做最好的选择。他们无法享受生活的美好,不知道活着的意义。这种人生是非常可悲的。
另外有一种人即使生活不富裕,却能够把简陋的屋子装修成诗意的栖居地,床头永远摆放着一束清新美丽的鲜花。处处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力量。这样的人生无关乎金钱的多少,他的精神是富足的。
而一个精神富足的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获得美好的生活,他们可以恬静淡泊,也可以勇敢尝试,领略各种不同的人生。
请不要做一个“穷人”,让我们远离这种“贫穷”的思想,从而过上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