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一位因为高效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斯科特·扬,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MIT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本书就是对他学习方法的全面介绍,其中包括整体性学习策略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技术,详细介绍了快速阅读法、流笔记法、比喻法、内在化等七大方法,并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从生活到时间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跟随作者,你也将成为高效学习的超级学霸。
之所以推崇这本书,是因为它是一本内功心法“易筋经”,当你掌握了内功心法,柳枝亦可伤人。
2.作者
斯科特·扬(Scott Young) 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毕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超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不过,4年来,他的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又以超凡的速度,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业的人,并登上TEDx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的学习经验,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
3.问题❓
整体性学习法是什么?我能学到哪些高效学习方法?
4.前言&序
学得好的同学总在试图找寻知识间的关联,而学得慢的同学却往往只会死记硬背。
整体性学习到底要怎样学习?简单地说,整体性学习就是看待知识的角度是多方面的。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单独存在,它总是与方方面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很多学习方法都是这么说的。不过,整体性学习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它让你在学习导数时,想到的不是公式,而是汽车的速度表和里程表;在学习公司管理时,想到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要想走得更远,你就需要从学科内部跳出来,站在外面看学科。
如果科学家一生注意细微的观察,训练自己注意寻求类比,使自己具备有关的知识,那么这个‘感觉工具’就将成为神通广大的仙杖。”开普勒说:“我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康德曾说:“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苏联学者瓦赫罗夫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所学学科的黑暗角落。”
目前流行所谓的知识专业性,当然我并不否认,但是知识本身是没有疆界的,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性将各种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然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高智商者并不认为学科之间的界限那么清晰,他们喜欢将知识视为整体,也容易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相联系。不仅知道怎样得到答案,而且对问题的观察更为全面,不局限于所学的某个知识,他可以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整体性学习就是按照上面的过程来理解、学习所有的知识。
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学习行动指南,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时翻阅。整体性学习需要时时刻刻在学习中应用。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5.整体性学习策略
整体性学习:将所有东西关联起来,以便记忆和应用,创造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公式不仅仅是公式,是一种感觉,一幅图像。
你创造的联系越多,记得越牢,理解越好。比喻是否贴切并不重要,她只是方便理解。整体性学习也不是描述脑中实际,只是关于记忆储存。
①结构=脑中城市(整体性学习的门户)
知识结构就是脑中的参考地图,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学起来简单:一旦脑中有这些结构了,理解起来就通俗易懂。(条条大路通罗马)
学起来困难:脑中知识结构混乱不全。(只有小泥路,磕磕绊绊)
建立结构的目标:在各种知识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每当学习一个新概念,自动与其他知识相联系。(如果不是有意识这么做,效果会大打折扣。最好养成习惯。)
强有力的结构来自概念之间的不断联系,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②模型=主要十字路口(开门的钥匙)
模型是结构的快照,更简单易存储。对于快速学习新概念至关重要。
比如书籍目录就是模型,模型有很多形式:都是压缩信息。一系列核心概念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创建一个模型。模型,对于你开始构建一个结构,或是在当前结构上添加内容非常重要。一旦有了知识结构,我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理解和纠正错误了。
知识的压缩(模型)好像一粒种子在脑中生根发芽,新的知识将以此为基础进行联系和优化。(模型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全部知识)
模型是把多个关键思想压至一处。比如视觉化是其中一个产生和改进模型的方法。
③高速公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比如正在阅读生物学,又与学过的商业发展史课程相比较,相联系,这就建立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的好处不会马上显现,但培养了跳出盒子在结构之外思考的能力。高速公路可以在专业交叉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结构。高速公路使学习更富有弹性,而不是僵硬死板的学习。
一些成熟的结构:
A.感知结构
也有大量的图像,声音和情感,这些感觉又相互交织综合起来,构成了你的生活经验。感知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是其它结构的基础。
B.关系结构
通过故事,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清楚的显示我们的实际生活。
C.基础数学结构
基础数学结构可以作为建立更深层次数学结构的基础,也可以用它来简化其他学科里的各种关系。
模型从哪里来?生活经验是最熟悉的结构,是模型的主要来源,其他学科中的知识结构也是模型的来源,这与所学的东西类似,就可以拿来作为模型。
④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整体性学习顺序:
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
(测试步骤伴随上述每一步,严格的测试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A.获取
目标: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压缩。
简化——删除无用信息,只保留对形成模型有帮助的信息。
容量——提升量,来加深理解。
速度——提升效率。
处理信息,减少干扰能力。这时丢失的信息后面环节无法补偿。
B.理解(理解第一阶段)
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放在上下文中联系。
大多数人到了理解阶段就止步不前了。聪明人知道这时只是初步理解,还要拓展和应用(知道这个知识怎么来的?与其他公式关系?怎样用它解决外面世界的各种问题?)
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时,先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再深入阅读,跨过障碍。
C.拓展(理解第二阶段,举一反三能力)
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
这个阶段才是真正学习的开始,知识间联系,应用模型简化和扩展你的结构,拓展对信息的理解,问信息的由来,怎么联系的?
一开始会花费时间,养成习惯后拓展会自然发生。
深度拓展:知识背景探究,需要在信息内部建立联系。不要止步于一个结论。需要大量深度探索,才能牢牢锁定知识。(画图表法)
横向拓展: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纵向拓展:同一个模式在其它不相关领域里也会用到,找到相似和联系。(有难度,最有创造性,本书重点。比喻法,内在化)
要明确知道自己正在创造的哪一种类型。
D.纠错
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你以为理解正确,实际上是从错误联系推倒而来。比喻有局限性。
阅读与你观点相反的书籍,把结论放到现实世界中实践等方法都可以纠错。如果前三步做的都很好,那么纠错时间会缩短。
E.应用(理解第三阶段)
继续纠错,通过比较信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书呆子就是失败案例。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F.测试
上述每一步都需要测试,帮助呢找到问题所在,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第二部分介绍的各种学习技术是针对不同阶段使用的。快速阅读:获取信息。笔记流+比喻法:拓展。模型纠错法+项目学习法:观点纠错,实际应用。
整体性学习顺序不是不变的步骤间可以往返,跳跃。
明确找出几个步骤中自己最薄弱的地方,然后去刻意练习:
获取→搞清楚概念,记录完整简化的笔记
理解→找到解释原理更清楚的书籍阅读,寻找不同说法。
拓展→不同领域遇到问题,还能应用所学解决么?
纠错→拓展少,错误联系也少。
应用→学后多实践。
⑤信息结构
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处理不同信息。有些信息介于两种类型之间。
A.随意信息:信息缺少逻辑分类,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者规则。
联想+挂钩+压缩法
随意信息好理解,但需要反复记忆。
B.观点信息:存在争论的信息。
需要大量获取各种观点。
C.过程信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
需要不断练习,反复去做。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
比喻法+内在化+图表法+模型纠错
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练习。
D.具体信息:实际中可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
E.抽象信息:不容易想象出来。但逻辑性很强。
理解和拓展阶段最难,这时可以降低信息难度,把前面的信息深入仔细的探究。
尽量搭建强信息结构。
⑥为什么你的课程枯燥乏味
你对一门学科兴趣越大,学习越具整体性。
老师教授课程时,一定把知识和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联系上,比如学习历史,看到的是历史人物鲜活的故事。
整体性学习,培养你从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图像的能力。
⑦学习的目标
要主动寻找应用各种知识的途径。所有知识都有价值。一旦和实际联系,就会真正掌握。
6.整体性学习技术
①获取知识
A.快速阅读
如果读得快,获取的知识就多。不要一味强调快,而造成理解不够。要读的更快,而且理解的更好。
指读法——手指放到想要读的下面一行(书本才用)
练习阅读法——目的不是吸收阅读内容,而是更快的理解所读内容。设定三分钟,算算读了多少个字,蒜出每分钟阅读单词量。/阅读三分钟材料,然后不看书的情况下回忆看到的知识点,再读一遍材料,边读边记下所有知识点,两份记录做比较,相减得到的数字就是以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这一类材料的理解能力。
积极阅读法——强调深入的理解材料,每读完一章在笔记本做记录:这一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完整获取信息)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信息联系,视觉化,比喻法)怎样将主要观点拓展和应用?(将每个知识点通过整体性学习,理解拓展应用)将知识点真正整合在一起。如果你能对书里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这样完整的积极阅读,就会天下无敌。一旦你熟悉后,可以只针对自己需要理解和记忆困难的那些内容。
B.笔记流
写下主要观点,用很短的单词替换完整句子,事实日期细节描写要尽量减少单次量。
一旦卸下观点,下一步就是在这个观点和其它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呈现出相互关联的关系,连在一张网中。
记好笔记流的关键是,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核心内容,哪些需要删除。
②联系观点
困难信息(没有逻辑性的信息,抽象信息,随意信息)+关键信息
A.比喻——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比喻有时不完美,但很有效)想到一个比喻,然后检查比喻中不恰当的地方。然后修正或继续寻找更贴切的比喻。
B.内在化——在脑海中想象图画的过程(动用五感和情感,创造强联系),让画面动起来,不断重复和优化,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回忆起知识。可以画在纸上。
C.比喻内在化——比喻,内在化,视觉融合在一起。
D.图表法——是内在化的简化。最常见的形式是带有数字信息的图表。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流程图:从一个简单的元素开始,在与之相关联的不同知识之间画出联系箭头。
概念图: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像:用粗糙简单的涂鸦来代替文字,更生动。
将图表与比喻和内在化结合在一起。
③随意信息的处理
A.联想法
越荒诞,古怪,滑稽,夸张越好。
B.挂钩法
要记得内容与数字挂钩。
信息压缩技术:
记忆术+图像联系+笔记压缩法
④知识的延伸
A.要深入拓展所学到的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B.模型纠错:分清是拼写错误还是概念问题。
每天练习拓展,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去做不同类型的问题。
C.项目制学习
设定1~3个月达成的目标,付出围绕目标的努力。
从小项目开始,把工作进度记录在纸上,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目标。
⑤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实际应用——费曼技巧
选择要学习的概念,写在纸上→
想象自己是老师,正在教会一名新生这个知识点,把解释记录下来→
当疑惑时,返回去重看,直到搞懂为止→
简单化和运用比喻→
每次20分钟,养成用费曼技巧的习惯
⑥整体性学习技术的回顾
一定要把知识变为一种行动上的习惯。
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多去练习相应技术。
7.超越整体性学习
①高效率的学生
整体性学习一开始会花费更多时间。
高效率秘籍:
A.能量管理
每周保持3~5次运动,每次40分钟。
每晚有7~8小时睡眠。
多吃粗纤维和粗加工食物,保持一天血糖水平稳定。
一天之内多喝水,防止脱水。
一天吃四五餐,每次七分饱,保证一天内营养供应持续稳定。
一周休息一天,什么事也不做。
晚上不干活。
设定90分钟完成学习任务时间,时间结束立刻停止。
B.不要学习
最关键的是,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坚持深入下去,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断问自己为什么。
C.决不拖延
设置日周月目标。
每晚检查周计划,列出每日目标清单。确保每天完成工作清单,但不必超过它。
D.批处理
将类似的,零散的工作集中起来一次做完,节省时间精力。
一项任务,一鼓作气完成。
提高注意力阈值。
E.有组织
所有的物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
随身携带一个记事本。
坚持日历和做事清单。
②自我教育
整体性学习不仅用在课堂上,还要用在你的个人生活中。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A.每日坚持阅读
B.每日练习技能
C.为每日设置目标
坚持某个习惯30天,一定坚持下去,并且享受这个习惯,找到每天的特殊时段强化习惯。
遇到挫折时,写下任何障碍,使用网络搜索答案,找到一本关于怎么做的工具书,换一个角度试试。
为自己设置学习目标:经常看你的目标,把目标转化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行动,设置截止期限,设置具体的目标,把目标写下来。
8.整体性学习小结
主要概念的小结
整体性学习策略:将信息编织到知识网中
①结构——关于某个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总和(城市)
②模型——将信息压缩成最基本的单元(主要十字路口)
比喻法,内在化,图表法
③高速公路——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跳出盒子之外思考)
整体性学习5个步骤(顺序可切换):
①获取——通过感官获取信息。
②理解——明白信息的表面意思。
③拓展——与其他信息建立联系。
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
横向拓展:知识的关系。
纵向拓展:与其他结构联系后,从其他结构角度探究知识。
④纠错——剔除错误联系。
⑤应用——将知识应用到各种情境中,包括现实生活。
五种信息类型:
①随意信息——没有逻辑,相互关系不强。
②观点信息——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
③过程信息——某种技能的信息。需要反复练习。
④具体信息——容易视觉化的信息,与实际紧密联系,有自己的经验。
⑤抽象信息——不容易有自己的经验。比如数学,哲学,物理学。
技术一览:
快速阅读——指读法。练习阅读。积极阅读,改善边读边学的效率。
笔记流——在写下来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
比喻法——寻找历史中的故事,图像或过程,与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有某种类似。
内在化——为你正在学习的东西创造脑海中的图像。在这幅图像上加入其他感官和情感。寻找图像不适用或不足的地方,防止产生错误的联系。
图表法——创造流程图,概念图或图像,将若干观念联系在一起。
联想法——创造容易视觉化的符号。在条目间创造联系,这种联系是可以看得见的奇特场景。在第一个条目和触发物之间建立联系。
挂钩法——把一个条目与事先建立好,容易回忆的视觉符号相联系。
信息压缩——压缩知识,用一个词代替。创造一幅能联系若干知识的图像。用几页纸缩写内容庞大的笔记。
实际应用——寻找将知识用于你日常生活的途径。
模型纠错——经常性的解决各种问题,发现整体性知识网络中的存在错误。
以项目为基础学习——建立一个大约1~3个月完成的项目,让自己不断学习,实践,解决各种问题。
高效率学生:健康饮食,不熬夜,一周休息一天。决不拖延,建立每周目标,每日目标。将类似,散在的工作集中起来批量完成。拥有日历和做事清单,永远随身携带笔记本。
自我教育——养成好习惯。客服挫折障碍。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