妞儿问我,为什么每天要很晚才开始写,我没回答。
是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本没道理可讲,但被她问过,我的脑海里总是自动跳出搜索键,也想知道为什么总是这么晚?
有时候明明有时间,却就是坐不下,刷刷网页,看看电影,翻翻书……总之,不能提起笔的借口很多,很正当,自己也并没有觉得不妥。
终于慌里慌张给冰箱来了个大整顿后坐下来,看看表又快十点半了,把手搭在键盘上的那一刹那,心里并没想好今天要聊点什么。
只是下意识的打出第一句话,然后就有了接下来。可能好多人无法理解这样的写作模式,而我一直乐在其中,手指头是跟着大脑在动,特别有意思的是有好多时候,前一秒还不知道银屏上会落下哪些字句,后一秒就已经满屏皆是温馨语,这让我感觉自己正在缔造神奇。
纯粹的记录每天发生的事,用客观而准确语言进行描述,是一种需要足够的磨练才能拥有的能力,很遗憾目前的我还没有。
我对自己说,写作这件事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做,我又对自己说,要想静下心来就要等家人们都安静下来,我还对自己说,家人们安静下来至少要十点半以后……于是,这一切很自然的在发生,从没认真考虑过,更没试图改变过。
这是谁主导建立的行为模式?我知道是我自己,而事实是我以为的不过都是我以为的,很可能与现实不一定相符。
但是不论怎样,所有在日常小事中的觉察都是有意义的,那是构成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世界上的人,出生就带着一道证明题,然后他在走向死亡的一路上都在竭力去证明自己想要证明的结论,我也是。
十点半对于我是个刚刚好的时间,这不是因为有科学依据,就因为一旦我认同了这个节点,然后不知不觉自证结论的合理性,更无数次在意识里培养自己对目前状态的肯定,结果自然就如此时呈现的:只有到了夜里十点半以后,我才能真的坐下来完成当天的文字。
人生中许多大问题也是这个样子,是我们拼命保住已有的结论,再回头用各种各样的行为证明那结论的正确。
而我忽然想,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太多艰难选择,看上去是选择题,其实都是证明题罢,也或许我们从来就不曾真正选择过,只不过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用选择作为掩盖,去证明了自己已然于心的结论而已……
跟着感觉散落的这些凌乱文字对别人并无意义,我喜欢,是因为我想要的不是这些字,而是写出这些文字时那个愉悦的自己。
在几米漫画社里拾到一句话:真正的生活,不是诗意和远方,它就是诗意的苟且混杂着苟且的远方。
虽与我今天的碎碎念不在同一频道,我还是把它抄录在这篇日记的末尾,去理解所有挣扎在生活里的人,理解自己,证明题也好,选择题也罢,苟且是回避不了的现实,诗意的远方则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向往。
十点半也没什么,我懂自己的彷徨与脆弱,这是我每一天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