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专题课程第六讲――音乐活动《阿细跳月》,雨璇老师精心准备了彝族头饰,带我们走进彝族音乐的天堂。
期间,为了更好的展示和了解彝族文化,有幸邀请到了云南当地彝族周老师,美丽的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众多彝族的传统文化,如众所周知的彝族盛大的七月“火把节”,以及彝族热情好客的敬酒歌,她也将本民族的音乐融合在教学实践中,让幼儿感受彝族歌曲曲风,体验丰富的彝族文化内涵。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家乡,作为一名生活在藏区的汉族人,特别幸运,因为从小耳融目染着藏族同胞们的生活习俗和民俗,自身已经被潜移默化地赋予了一些藏族的韵味。如喜欢藏歌,爱上锅庄舞,喜欢藏族人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敬重藏族人民的信仰以及团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被赐予互相认知和分享的机会,更多地汲取优秀的民族文化。
通过雨璇老师的分享,我们也了解到《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以“三步一蹦跳”舞蹈表现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的西山一带。阿细人能歌善舞,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称“跳月”。“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民间优秀集体舞蹈之一,而且,这类民歌一般都音域不宽、旋律变化也不太大。这样一首4/5拍的纯音乐,融合了中音笛、大三弦等民族乐器,让一首民族乐曲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用点点点,拍拍拍、打打这样的肢体感知方式,让幼儿更容易掌握五拍子乐曲的节奏。
通过沛嘉老师的课堂观摩,她组织音乐活动的灵活性、趣味性让我有了极大的尝试冲动。设计活动时需评估幼儿能力发展水平,要适应年龄及发展特点,以及充分调动和融合幼儿生活经验,让他们对音乐的认知不只停留在歌词的记忆和固定的表现形式,而是在喜欢乐曲的基础上,运用乐器或以自己的方式对乐曲进行表达和理解!
反思常常失控的音乐活动,主要还是缺乏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把握,所以,今后在实践中不但要培养幼儿的常规,更要培养自己掌控课堂的能力,做不到游刃有余,起码要不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