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小浪村.随笔
自懵懂事儿开始,我就时常幸福地想着,我家距荷塘这么近,真好!
夏季,与小伙伴们在屋旁的竹林外玩耍时,风摇竹枝吱吱的响声,伴着阵阵穿透七窍的荷香,常常令我们心怡神旷不已,这也是过去我最喜欢夏天的原因之一。
在我家的北边面, 距离我家不到两百米处,有一大片近百亩的荷塘。这荷塘的形状有些奇特,无论你是从靠近大路的东南方,还是西南方,或是北方,怎么看这片荷塘都呈“丫”字形。
虽然荷塘距离我家这么近,我在七八岁前是绝对不敢到荷塘边玩耍的,因为母亲时常在饭桌上告诉我,千万不能带弟弟到荷塘边玩,说是塘里有吃人的水鬼。哥哥和姐姐也时常告诫我,不要到荷塘边去,荷塘水下有红眼睛,长牙齿的母猪鬼。那时我还真没去过荷塘,不知道是那时年幼的我,是真的因为怕鬼,还是因为我特听大人们的话。
大概到了九、十岁时,已经入学读了书,年岁也稍长大了些,胆子也跟着大了。这个时候已经把父母哥姐们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时常随一群小伙伴们到荷塘边去。
这张荷塘盛开的荷花全是纯洁的白色,硕大的花朵完全盛开时,花辨的顶尖上才有些淡淡的粉色,站在塘沿放眼望去,满塘又大又厚的荷叶中或立起一支支花辨盛开的洁白花朵,或手指粗的绿杆顶着一个个含苞待放的心形花蕾,这白莲花在青钱似的绿叶丛中尽显婀娜,就象一个个从天上下凡的仙女一样,在夏风中轻轻摇曳舞动。
荷塘边上的草坪和裸露出地面的低矮石塔,就成了我们一群小伙伴一年四季时常玩耍的地方。当一群有些甚至还拖着鼻涕,赤着污黑脚丫子的小人们去荷塘时,绝对不是像朱自清先生那样,去荷塘是为了看风景、去陶醉自已的情思而写出了传世佳作《荷塘夜色》。而我们去荷塘,十有八九是为了吃,并且我们只有白天才去。
在春天塘水还未起时,我们会到塘边找些之前被人弃下的藕蔓来吃,虽然那些藕蔓被埋在泥水里已经很长时间,用小手将它扒拉出来在水中洗洗,放在鼻子低下会闻到一股浓浓的泥酸味,塞进嘴里就成了最上好的零食。有时也会在那些挖藕堆起来的泥巴上,伸手摘取那些刚冒出塘泥几寸,像一支箭似的藕芽来玩。
虽然晚上时常听母亲与几个婶娘聚在一起边讲笑话边唱山歌:
手捧金盆讲是铜
脚踩藕芽不知莲(连)
青藤攀到家门口
不知相思到眼前
我还太小,根本无法解“莲“和“连”在大人们唱的山歌里是什么意思。
到了夏天就更不用说了,满塘绿色的荷叶就象一张张层迭的青钱似的,悠然地站在塘水中随风摇曳。就是在夜里做梦,都仿佛看见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向我投来娇娆的媚笑。所以,几乎每天中午放学或星期天,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会邀约结伴来到荷塘边玩耍。
生产队养有鸭群,特意在荷塘的西南部,割掉一部分藕叶,空出一块三亩左右的水面来。炎热的夏日里,一群群麻花鸭子在塘水中你追我赶的扑翅神欢,嗄嗄高声叫喊着惬意畅游。
这样的场景,时常引得在荷塘邻近田地里劳动的婶娘们兴起而唱的山歌:
什么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打跟斗
什么水面共白头
大人们唱什么内容,我们都朦朦胧胧不懂。小伙伴感兴趣的只有荷花、荷叶及荷塘边有什么果儿可以采摘来吃。若是手上能够举着一张似伞的荷叶来遮阳,那真是无比快意的事,若还能还拿着一朵银色的荷花,简直是要乐上天了。
在荷叶茂密的塘边,我早已忘记了父母、哥姐们的叮嘱。与小伙伴们双脚踏在边沿就是近米水深的石头上,小心翼翼地伸手到塘里折荷花或荷叶。
如果在伸手能摘的荷花已经被我们摘完了的时候,大家就会找来一根一丈多长像脚拇头大小的竹子,把竹子的一头用刀破开半尺多长,然后在破开处中夹上一小截棍子,这样就做成了一个长竹夹子。
竹夹子做好后,几个人就会吱吱喳喳,前呼后拥的扛着竹夹子来到荷塘边,将竹夹小心翼翼的夹住荷花茎,几个人同时用手使劲的扭着竹杆,直到把花茎扭断为止,在轻轻的拖着夹有荷花的竹杆出来,每得到一朵荷花大家都会欢喜雀跃。
并不是每夹断一朵荷花都能拿出塘来的,如果一不小心让折断的荷花掉下水中,所有的功夫就白费了,因为在茂密的荷叶下,即使有多少双睛盯着,也是无法把荷花打捞出来了的。
有时候几个小伙伴们忙乎了半天,被太阳晒的面红耳赤,满头满脸的汗水时,常常还是平均一人得不到一朵荷花。
凡是折来的荷花,大家先用脏脏的小手把那洁白的花辨儿一遍又一遍的抚摸玩弄够了,把那带着浓浓馨香的美丽花朵儿,轮流让大家放到鼻子底下使劲的闻。直到玩弄够了、闻够了,这才把花朵儿中的洁白花辨、绿色花盘、金丝般的花蕊儿每人一点点的分了吃掉。
待荷花全部脱掉花辩后,我们又没能力游水到塘中央采莲子时,这个时候我们也还是常常要到荷塘边的石塔来玩。
在低矮的石塔之间,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绿色草坪。除了在这里可以捕捉到各种漂亮的青蜓外,石塔上还生长有一种叫做“糯米果”的野果子,这种野果的果实未成熟时是青绿色,完全成熟时是红色,果粒也只比糯米粒大些,放进觜里咀嚼有一种又沾又甜的味道,所以我们就自称它为“糯米果”。
这种野生糯米果子很好采摘的,它没有剌,翠绿的叶子似拇指大小,采食时只需用手在它比牙签粗些的枝条上从有果的部位往枝条尾部轻轻一索,马上就得到半把的果子了。
当这些糯米果子全部被我们在一段时间采食完后。我们一群男男女女小伙伴们会绕到荷塘的北面去,沿着北面塘基寻找我们的喜欢的食物。
荷塘的北面塘沿不光有“水蔗”,还生长有一种更吸引我们的东西、那就是“老鼠瓜”。老鼠瓜个头不大,只比拇指大小些,呈㮁圆形,从开花结果就可以摘来吃食了。这种小瓜身上的条纹及翠绿的颜色,还有㮁圆的外型都酷似西瓜的模样儿。老鼠瓜的表皮还翠绿时,吃的味道是最可口的,味道香甜、清脆。但是,完全成熟时,老鼠瓜通体变成玛脑红,通体红得油亮,这个时候的老鼠瓜虽然香甜味更浓烈,但已经没有清脆的口感了。
每次一看见那些只牙签大的瓜蔓爬在塘沿的草丛或低矮的小野树上时,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伸手去扒瓜蔓,人人心中都渴望自已能得到几个小瓜。
当找得的老鼠瓜或其他野果小伙伴们吃得不够瘾的时 ,大家也会折“水蔗”来解馋。
所谓的“水蔗”其实只是生长在荷塘边的一种苇草,这种苇草茎杆只有筷条样大小。在塘边实在找不出其他可食的果实时,大家也会折下苇草来咀嚼,这种苇草只有一丁点淡淡的甜味。且这种苇草茎很硬,因此常常有人在咬嚼时嘴巴被割出血来。
冬季到了,临近除夕的前几天,集体生队就会把荷塘水放干,这时候几乎是整个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全部出动挖藕准备年货。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或二十九,生产队会把从荷塘里打捞上来的鲜活鱼儿分下各家各户。
这个时候,整个生产队远邻近舍的一大群孩子们,拖着鼻涕,穿着打了不知多少补钉的单薄衣裤,有时还赤着脚Y子,在深冬瑟瑟寒风中,甚至颤抖着身子,站在塘边看大人们捉鱼、挖藕,然后欢天喜地地帮家中大人拎着比自已胳膊还粗的藕,提着桶里活崩乱跳的鱼回家准备过大年。
我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女孩起,就一直在这张一年四季花果飘香、鱼肥水美的荷塘边,安然的度过了我的童少年、青年时期。直至二十五岁那年出嫁外村,才带着无限的眷恋,诸多的不舍,移步离开了生养我的父母、手足兄弟,离开了曾经伴着我长大和留有我许多故事的荷塘边。
注:老鼠瓜,现代人称之为迷你西瓜
后记
今天,走在大路上,仍可以看见塘,但大半截塘里已经没有了荷。因为几十年前农村体制的改变,荷塘边的大片低矮石塔己被私人建上了围墙,房子。石塔之间的草坪全部被种上了似甘蔗高的牧草。整个荷塘也早已一块一块的划分下各家各户,有些人还将塘泥用抓机钩起,把荷塘变成了鱼塘,钩好的鱼塘也不养鱼了,水草丛生,尽显荒废。
塘还在,春夏却看不到曾经一片高低错落的绿伞,看不见荷花,更闻不到荷香。生长在荷塘边的老鼠瓜、糯米果也早就绝了迹。过去那种如诗如画的荷塘景色再也看不见了。几乎每次回村时,我在心中都暗暗的哀叹着,若当年生产队把荷塘留作集体不动资产,不把荷塘划开分下各户,如果......,可惜一切都无可挽回了。今天写这篇文章,只是想记录我生活了二十五年的村庄,在我的家边,曾经拥有多么醉人的风景。
2018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