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真上了一节语文教研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非常好!
进入三年级了,由原先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初识小义。和原先相比,现在我在认真准备一节课时,我会先理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然后再学习教参里的重点内容,理出适合于本班的教学设计。
如果是第一课时的话,我会按照“检测预习,疏通字词意——整体感知课文——再读课文,理清文脉——写字环节”等方式,一步步地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时任务。
每节课,每个课时都有它可以设定的主问题。正如《在牛肚子里旅行》第一课时,我设计的主问题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同桌合作读、指明学生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几位同学相互帮助、合作解答后,理清这篇童话的“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发展顺序。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亮点在于,让孩子们默读课文,从文章中圈划出表示红头在牛肚子里位置变化的词语,进而理清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其中陈申在找的过程中,说出来红头是从牛嘴里——牛第一个胃——牛第二个胃——再到牛嘴里。独独遗漏了,红头从嘴里再进入了牛的肚子里的过程。教师在教授方法时,时刻注意与同学分享时,要注意圈划出关联词语。
本节课的小高潮在于,请学生上台看图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的旅行路线。马非非同学敢于上台一边指,一边说红头的旅行路线,用上首先——接着——然后等顺序词说话。但是,在从第二个胃回到嘴里的最后环节时,由于她不认识牛嘴,出现了课堂的一个小插曲。
不过,没有关系,教师的魅力就在于能够随时将课堂出现的小意外转换成教师的教育智慧。稍加指点,引出了一则科学小知识“反刍”的现象。简略地和同学们分享了这样特殊的科学知识,进而一步步认识“科普童话”新的文学体裁。
环环相扣、一步一步,清晰的教学环节,明晰好教学的重难点,然后设计各种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学生多说、多参与,拒绝一言堂的课堂现象。
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要学会放手,学会真正的放手,把课堂的主力交给学生,让他们多说多做。
在理解词意的环节中,我让他们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理解词意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难理解词语的方法。如,韩胡晰说她是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贮藏的意思是“储藏”,杨清然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吞咽”的意思是不需要咀嚼,直接吞。陈申是联系生活方式,联系吃鱼,帮助师生理解“细嚼慢咽”的意思是慢慢吃的意思。宋静欣是用看偏旁做动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眯眼”的意思。词语理解环节,同学们纷纷动脑,勤于思考,燃起了课堂的小高潮。
一节奇趣的课,在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更在于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做好预设与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也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