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一、关于释义的几种解读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子路)可以让他从事政务吗?孔子说,子路杀伐果断,对于从政而言还有什么呢?又问端木赐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子贡豁达大度,对于从政而言还有什么呢?又问冉求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冉求博才多艺,从政而言还有什么呢?
对这番话有两种不同的解读,焦点在于对“于从政乎何有”如何解读。一种解读是有何困难,意思不在话下,很轻松的样子,子路、子贡、冉求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对于从政有什么困难呢?意思是推荐三位子弟从政。第二种解读是说他们优点很明显、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例如刚则易折,因为不适合从政,是拒绝季康子的说辞。问的人是季康子,鲁哀公的正卿,主持朝政二十六年。这是明确的人才招揽之意。季康子总体上对孔子是尊重的,是他迎接孔子回到鲁国,也咨询过孔子对于政务的意见。这段话应该发生在孔子回国之后。
我认为这两种解释都有失偏颇,特别是第二种。我自己的理解,“于从政乎何有”是有什么,把句子倒装于“从政乎何有,由也果”,前面于从政乎何有是自问,由也果是自答。这个回答是中性的,即谈弟子的可用之处和自身优点,既是就事论事,也含有自谦之意。就是说,我尽可能客观地把弟子的特点说给你听,用不用你看着办。
二、理解与延伸
借由这番对于用人的评论,我们分析三种类型的人才。鄙人在“冉雍,可使南面”中写道“在孔子门下,可谓人才云集,各有胜场。子路慷慨好义,勇气过人,是为军事统帅人才(各言尔志非常典型);子贡被誉为胡琏,居于庙堂之上,经济外交无所不通,是为内政管理专家”,已经分析了子路和子贡,那么冉求的艺是什么特点呢?冉求(有)曾为季氏宰,为季氏推行田赋改革,擅长财政;又曾为将,身先士卒,率左师击退入侵的齐军;又建言季康子,为孔子回归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这个冉求的艺,讲的是多才,多面手,是为通才,能文能武,哪里都能用。
三、对我的启发
第一个启发,选人用人,用人之长。正如我经常讲的,一杯水放在那里,悲观的人关注的是总有未满的部分,而乐观豁达的人总是看到水杯里总还有一点水。水还是那杯水,并不因不同的视角而改变。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没有缺点,甚至有明显的缺点。有的缺点的另一面是长于常人的特殊能力,有的缺点只是一些稍微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对事业并无损害。作为用人方,一定是要用那个人的长处和优点,例如子路他的长处是行伍,你就不要安排他去搞外交,前者的安排是发挥他的长处;后面的安排则是放大他的性格弱点。人还是那个人,看不到人的长处、用不好人的长处,那是用人单位的问题。
第二个启发,选人用人,各类兼具。一个团队的建设,有共同的愿景、理念,但组成的人最好是差异化的,各有特点,差异互补。用人方不能只招一种类型的人,要有专才、也要有通才;有懂经济的,也有懂技术的,还有懂市场的;有清华北大的,也有一般大学的教育背景的;还需考虑男女混搭、年龄结构、性格差异等等。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一个各方面维度结构差异化的环境,有利于人才发挥能力。
第三个启发,专才是被定位和培养出来的。人的自我定位,往往是在环境中被赋予的。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因为环境逼出来。一个道理,在团队中需要某个角色,在团队负责人的赋予之下,很多人成为团队中的那个方面的专才;随着团队的发展,这个专才被逼着成了这个领域的领导者。华为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专才并不绝对,是发展和动态的,团队长的领导、规划、培养是重要的因素。
EverYang博主,4月4日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