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留意到年轻人自杀的消息,我揪心震撼的同时,希望通过文字,能够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些许亮光,美好与盼望。
不久前看到一则当地新闻,有一女子轻生跳海被经过的渔船船员好心救起,捡回一条命。再到25岁摄影师鹿道森留下五千字遗书投海自杀,还没来得及梳理悲伤,就又有身边真实的事件发生。一好友微我说,亲戚家的哥哥几天前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好友以及她的亲属长辈们都沉浸在悲痛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她也伤心到一直沉睡了好几天。这是她的只言片语,屏幕前的文字敲打被我删除了一遍又一遍,不知用什么语言安慰才合宜一些,只是尽可能地传递关爱,询问帮助。面对生命的逝去,想必这是大部分人都难以承受的痛,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修复,所有的关心问候愿能冲破时空的限制,温暖受伤的心灵。
是什么会让人想主动放弃自己的生命呢?毕竟这么年轻,并非生老病死,正值美好的青春年华。我想,大概是一个人孤独地走到了深渊中,在无底洞里看不到一丝希望,感受不到人间的爱与温暖吧。
像鹿道森的文字写道:“我渴望光,渴望温暖,渴望爱,渴望一个幸福的家庭。”看似很简单的渴望,他始终在寻求,却找不到,找不到被治愈的源头。永远只有争吵而又贫穷的家庭,饱受欺凌的童年,遥不可及的梦想,没有爱的泉源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动力,这些就成了压垮他生命的最后稻草。幸福的爱对他来说,遥不可及,失去了盼望,以致让他走向舟山的那片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在最后的文字中也在呼唤爱,呼吁大家“爱,永远是最重要的”,“请你此刻开始爱你的孩子吧”......
看到他的故事,也让我想到了《何以为家》里面的小主人公赞恩,从小努力逃离充满着自私和纷争的家,并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起诉其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用他一生的时间治愈童年的时光。可喜的是,还看到了他身上那种努力改变的积极,这种盼望将他救赎回来。
我也曾经有那么一段感觉快抑郁的时光,因为妈妈的去世,倍感伤心、愧疚和绝望,见到关系很亲近的人都很不自在想要逃离的那种,脑子里也会产生不好的想法。但因为有温暖的人儿付诸陪伴和理解,用圣经上的话语对我进行鼓励,渐渐地被爱治愈,重新恢复了从前的活力和盼望。
其实,死亡并不是尽头,爱不会随着死亡消散。真正的爱是永不止息的爱,每一个孤独的灵魂,请相信自己是被爱的。愿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都可以被温柔和爱所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