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看到这本书是在电影《男人四十》里面张学友一开始拿着那本书。当时对明史不感兴趣,可能是受影视剧的影响,感觉整个明朝时期都是宦官当权,迫害忠良,朱元璋又重农抑商,经济也没啥发展。后来看完明朝那些事,才对明朝有一个概括认识。
最近在《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中又发现了这本书,重新燃起了看看的想法。起初我以为是写万历执政十五年间的事情。书的开篇作者就强调万历十五年是1587年(这本书的英文名字是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看到英文名字就不会出现这个误会啦),当我以为要讲这一年的时候慢慢看来发现远远不止。就想英文名字一样这一年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这一年基本没什么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但是作者认为这一年发生的一些小事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又对后续有着重要的影响。
万历皇帝执政时间48年是明朝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通常的评价他是前十年有张居正辅佐,比较勤俭勤政,后面没有人督导懒政导致明朝的落败。而作者黄仁宇的分析更为透彻,也更符合人性的特点,是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时万历发现他一直尊敬,依赖信任的首府老师,居然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人,告诉他勤俭勤政,皇帝过得比较苦哈哈,但是他发现张居正自己过着奢靡的生活,受贿巨大,而还在他面前振振有词教导他。他很失望,失落。作者认为让他真正懒政的原因是整个文官集团和他的矛盾。最突出的就是他和大臣僵持几十年的立储问题,他自己希望立和他最爱的女人的儿子为太子就是皇三子,但是文官集团却不允许他废长立幼,持久不下他就用懒政来报复这些大臣,他不上朝,不怎么批奏折,走老子的无为而治。
这本书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作者对细节的描写,栩栩如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皇帝参加的经筵。还对明朝文官武将的官府有着详细的描写,还有关于飞鱼服,蟒袍等等。可见作者对明史研究极深。
本书最有意思的是对几个人物的讨论从而反映到当时的整个社会形势,政治情况,矛盾的利益集团。张居正的力求变革励精图治,申时行的中庸调节平衡各方,再到戚继光的整军练武,发展新军试图达到军事上的强国。再到海瑞近乎偏执的让社会回到朱元璋制定的规则里面,对自己对他人都要求极高,可惜“志大才疏”--作者借其他人之口给了评价,可能在现在的各种影视剧里面对海瑞的评价很高,但是我觉得作者对的评价更靠谱,他是有一腔抱负,但是方法不得当,比如他做南直隶巡抚事情,就是各种强调细枝末节的不要浪费节俭,关于土地的判决也是各种规定一些细节,但是重来没有在宏观上制定指导性的规则或者法律,这样就导致了各种琐碎的官司 纠纷缠身,弄得最后税收混乱短短接个月就以罢官收场,当然这个也和明朝的制度有关系,根据四书中的道德来治理天下,凡是都以道德的标准,而不是以法律的标准。说道明朝的历史就一定会提到哲学家思想家,毕竟明朝出了一个圣人王阳明,书中提到的是李贽,而李贽给海瑞下了大快人心的评语--值得尊重,但不过只是“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者”。
回顾历史却发现历史和今天有惊人的相似,细思之下不免有些绝望。整个文官集团和治理国家的情况,还有每一个朝代的发展脉络。
其中讲到经济的一部分时感觉和今天有非常相似,比如有钱的人把钱藏起来,这样市面上流通的钱就少了而明朝没有有效的制钱机制,和经济控制收到,就导致穷人要一直靠借贷生存,而利息越来越高,尽管国家规定啦高利贷的限制,但是依然没有用,最后抵押的土地都归了放高利贷的地主,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如今互联网金融大火特火也是一个道理,有钱人置业理财,而需要用钱的人就需要话很高的利息去借贷,现在各种贷款产品风行说明了这个需求很大。这样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大量的金钱靠这种互联网金融进行流动是恶性的循环,离金融危机就会不远啦。
最后推荐这本好书,每个人看完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