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你为什么学琴?
国庆节期间,一位妈妈犯了愁。
这位妈妈育有一个六岁的,非常爱弹钢琴的可爱女儿。国庆节前,家里收到一封邀请函,邀请小姑娘和许多网红一起参加一场规模不小的表演。全家人都很激动,从弹哪只曲子,到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都精心准备。到了表演当天,会场果然人山人海。之前大家都很安静得看表演,到了小姑娘上场的时候,会场突然有人来回走动,还有聊天嗑瓜子的声音,小姑娘一下子慌了,她将求助的眼神投向自己的父母:妈妈,难道是我弹的不好吗?小姑娘的爸妈也懵了,只能安慰孩子:不是你弹的不好,是这些人太俗了。
小姑娘回答:难道我弹琴不是为了给俗人们听的吗?
2. 马东,你为什么做《奇葩说》?
这让我一下子想到了《奇葩说》。这是一档将辩论赛娱乐化的节目。网上有人批判,说这些新奇葩们水平都太次,《奇葩说》让辩论赛这样高雅的活动掉档了。
拜托,《奇葩说》的目的,就是要让辩论赛,这种以往被称为高雅、却罕为人知的智力活动、哲学思辨普及开来,提升全民的思维水平。就像罗胖罗振宇在《奇葩说》第四季表演赛中所说:我要享受如此高速的、高频次的、自我的破碎和重建,这是《奇葩说》这个节目给中国这个时代带来的一个伟大的馈赠。
如果你热爱辩论赛,喜欢看激烈的头脑风暴,你大可以选择“星辩”之类的专业辩论赛。马东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喜欢智力活动,他也是一个娱乐主持人,他将两者结合起来,做了这么一档《奇葩说》,让智慧殿堂的阳春白雪、老百姓很难接触、通常也不愿意去接受的辩论赛,普及到大多数人。
这个过程中,曾经的老辩手们,成了新的网红,比如马薇薇、黄执中等,辩论不再是一场单纯的付出和爱好,也有了收益,生活得到改善,也有更多人愿意跟着去学习、去了解辩论赛;而新辩手们,纵然不能和老辩手们十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底相比,却也在与高手切磋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的娱乐能力,更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而《奇葩说》的娱乐性质,让很多人可以接触到这样的思维活动,在嘻嘻哈哈中逗乐自己,也在思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不仅是思维能力,还包括,因为看到、听到、并理解别人和自己不同的观点,而变得更包容。
这个过程中当然是有牺牲的,就像张泉灵所说:成年人的世界,有一个规则,就是你得到一样东西,必然要付出一些东西。很多喜欢辩论赛的,会觉得老辩手们付出了很多。这要看你怎么看,重点是这些老辩手们怎么看?是继续守着阳春白雪,不为人知的兴趣?还是降低难度,让大多数人参与起来,提高大家的兴趣,提升全民的思辨能力?
一切都取决于你的目的。
就像故事开头,那个妈妈的疑惑。重要的,并不是所谓的“俗人们”的看法,而是孩子的看法,是父母的看法,是孩子为什么去弹琴,是父母想通过弹琴带给孩子什么。
如果想让孩子单纯的陶醉艺术的欢乐,她尽可以弹自己喜欢的乐曲,在弹琴的技艺上不断精进。
如果孩子喜欢分享,喜欢让大家都喜欢她的音乐,那她可能要学习怎样让大家理解她的音乐。也许可以去弹一些大家比较喜欢的乐曲,让大家慢慢体会到其中的欢乐,并逐步沉浸进来。
而如果孩子弹琴的目的是为了考级赚钱,那么只需要弹会几首考级的音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