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近三个小时看了一部电影,王小帅的《地久天长》。老实说,我是个耐性不大的人,很少能把一部冗长的文艺片老老实实看完,冗长是时间上的,情节看到后面反倒觉得有点仓促。这部电影如果早十年前放映,我相信会更震撼人心,我会更佩服拍摄的人,但十年前是肯定不会让拍的,拍了也不会播,算是导演赶上了又一个好时代,生孩子解禁了,这个题材无意间又成了开放二胎的宣传,还是生两个好,万一死一个呢?
只是不是每一次都会那么好运气的赶上好时代,更多时候觉醒的人你是真的不能醒,醒了也要装睡,否则你会倒大霉的。比如《活着》,比如《苹果》,貌似还有诸如《喊山》之类的。
很多人善于抓时代的题材,三十年,仿佛是国运民生的一个节点,三十年也恰恰是两代人的分水岭,家长已老,孩子成型。我们都在讨论国运昌祚的三十年大改革,却习惯性的忽视了小家庭三十年的悲欢离合,而这一个个小家庭的三十年命运恰恰是国运走向的祭祀品,应了那句话,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只是大我在哪儿?又与我何干?
作为影片中说的两代人的晚辈,我已孤独生活三十年,再看电影,看不到时代变迁的繁荣,却仿佛能看到本应是兄弟姐妹的那一张张模糊的身影,他们没有表情,他们本该存在,他们却并不存在。
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父辈是单纯的,革命的,这一句话让青壮年的他们把更多的热情放在工作上而不是家里的小床上,于是家家都只有一个宝贝,这些宝贝在不久的将来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当然,还没等他们真的垮掉,先垮掉的是父母的工作。本以为贡献了青春的国企会善待他们,结果时代变了,口号也变了,下岗最光荣,自谋出路,不给国家添负担。不知道这些奉献了青春热血,放弃了生育权利的人怎么就一下子成为了国家的疑似负担。但父辈们是有骨气的,下岗就下岗,北上也好南下也好,就算哪儿都不去也自己弄个营生。一晃又是十几年,终于他们老了,想起曾经的话,只生一个好,好吗?国家来养老,养吗?迷惑中又听到了开放二胎三胎四胎,避免老龄化,多生祖国未来的新口号,只是这一次,心有余力不足了。
我们其实一直生活在计划体制下,可生活却总是给我们各种计划外的事件,只能说幸福的人有各种幸福,但千万别比惨,因为总会有比你更惨的人,他们还在努力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