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认为:最好的沟通机会往往在一次过失事件之后出现。一般来说,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让孩子刻骨铭心,更让孩子在其中受益。
一天带女儿出去吃饭,吃饭时,女儿想喝饮料,伸手拿饭桌上的饮料,结果没握紧杯子,饮料洒泼一桌,女儿的裙子也被饮料弄湿了。我没有急于教训和批评女儿,而是赶紧用纸巾擦拭女儿身上的饮料,女儿怯怯地望着我,并轻声对我说:“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的。”“妈妈,没关系的是不是呀?”我意识到自己肯定是在某一次或者是她爸爸在她不小心犯错误后立刻批评了她,要不然女儿的问话和道歉里不会如此充满了不安与胆怯,我立刻面带微笑的安慰她说:“没关系,女儿,妈妈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妈妈知道女儿不是故意弄洒饮料的。没关系的,我们一起来收拾餐桌吧!”
女儿脸上马上流露出灿烂的笑,人也恢复了活泼,积极主动地和我一起收拾餐桌上的残局,收拾妥当后继续开心快乐地用餐。吃完饭在回家的路上我轻轻问她:“女儿你知道刚才拿饮料杯子的时候为什么会弄洒了吗?”
女儿回答说:“因为我偷懒,没有坐直身子拿杯子。”
我好惊讶女儿还能知道自己是因为偷懒没有坐直身体而导致弄洒饮料,于是继续引导女儿发现问题所在,问道:“嗯,没有坐直身体就伸手拿,确实是够不着饮料杯。还有吗?”
女儿歪着脑袋想了想说:“我单手拿饮料杯,没拿稳。”
女儿在我继续引导下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如果能够让孩子在错误中挖掘出教育价值,那这次所犯的错误就值了。于是再继续追问道:“那女儿下次要是再拿比较高位置的杯子或者拿其他东西时应该怎么做呢?”
女儿回答道“要坐直身子、要拿住杯子的中间位置,还要双手拿杯子!”
女儿在这次洒落饮料的事件上学会了主动承认错误,更难能可贵的是女儿又多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活经验,相信下次她再伸手拿东西时,一定会运用正确的且能保护自己的方法!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目睹邻家小妹不小心犯错后被父母批评训斥的一个事件。我们老家有一口水井,井水冬暖夏凉而且甘甜无比,于是全村人每天都会去挑水回家饮用。邻家小妹也去挑井水,她把水桶放进水井时,由于没有掌握好那个力度,一下子把整个水桶都浸到井里,水桶盛满水后反作用力将她拽进了水井里,邻家小妹慌乱地在水井里扑腾着,小妹的外婆将她从水井里捞出来后就二话不说对她又打又骂:“你这个孩子怎么一点用都没有的,干这点事都干不好,你说说你还能干什么吧?!” 邻家小妹掉进水井的那份恐惧还没有得到安抚,随后又被亲人如此数落一番!结果她无比委屈、无比伤心地哭着离开了,最后还是由外婆挑水回家。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曾经犯过和她一样的错误,第一次挑水时也因为没有掌握好水桶盛水的力度而被拽进水井里。当时我奶奶把我从水井里捞出来后并没有训斥我,而是关心地问我有没有受伤?有没有被呛到?奶奶在安抚我的同时还脱下她的外套帮我擦干头发,然后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将水桶放进水井里才不会被拽进水井。我很感激奶奶的宽容,并且在感激的心情下学会了如何挑井水。而我的那个邻家小妹从此再也不挑水,长大成人后,当我们谈论起这个事件时,邻家小妹心中存留的依然是满腹委屈、依然是对外婆的愤愤不平、依然是掉进水井里的恐惧。
这是我们家长经常犯的错误,在孩子不小心犯错误时,家长往往看到的是错误的结果,诸如房子被弄脏了、家具被破坏了、碗盘被打碎了……,往往没有看到错误背后存在的教育价值。
就好像我刚才要是只是解气地批评女儿,数落女儿,没法继续愉快进餐,适得其反我和女儿的亲密亲子关系也将会被严重破坏!相信女儿并不会在我的批评中掌握更多的生活经验。再比如邻家小妹掉进水井后,本来她心里都够恐惧的了,如果亲人及时给予抚慰,那孩子肯定会格外地信赖亲人,这个时候亲人再给予及时引导:“下次再放水桶进水井时,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被装满水的水桶拽进水井呢?”想必邻家小妹会很快就掌握如何挑井水的生活技能,而且从此会更加善于感恩,会更加乐于帮助别人,也会更能干!
先批评孩子的过失再由父母来收拾残局的中国式的教育方法,确实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了错事。然而,若不亲身体验一下如何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的话,那么留在孩子心中的就只有失败的记忆,而不会从失败中得到任何启迪。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惧怕失败,或许会变得缩手缩脚,不再主动去做什么。我好庆幸女儿把饮料泼洒一身、一地时没有大声训斥女儿,而是保持冷静,实事求是的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
孩子一日生活皆教育,我们成人理应挖掘一切富含教育价值的契机,包括犯错误也可挖掘出其教育价值所在。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把孩子发生过失的时刻成为关键时刻,因为能否处理过失具有关键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也许会毫不在意,或者过于恐惧而导致精神崩溃;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会把失败转化为孩子成长的食粮。它会让孩子学会如何避免失败,失败后应该如何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并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