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以前谁家不是三五个孩子的,有的甚至更多的,那时多听说娇惯老儿子的少有听说宠着闺女的。自从一家只能生一个孩子开始娇宠这方面才体现出了男女平等。绝大多数家庭对这唯一的希望极尽娇惯之能,之后常见到的不单单是逆子,更多见了被宠坏的女孩儿。
这里讲一个早年间娇惯女儿的例子。
五十年代末期有这么一对夫妻,婚后十多年才得一千金,二人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父亲是个教师,每天教书育人,但是对待女儿就完全忘记了教育二字。母亲是家庭妇女,每天在家全身心地照看女儿。
那个时候很多家庭都不富裕,但他家比那些孩子多的家庭条件要好很多。女孩儿从小到大衣食无忧,闺女提出要求父母都会满足,常常买来别人家孩子觉得稀罕的玩具给她,逢年过节还会带着她到公园玩耍。
因为娇宠惯了女孩儿很任性,在和邻里小伙伴玩耍时就总闹矛盾,吵架,直到后来所有的小孩子都不喜欢和她一起玩儿了。母亲常拿些零食哄一些小孩子到家里陪着她玩儿。
女孩儿慢慢地长大了,她提出的条件越来越多,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贵。父亲的退休金和家里的积蓄几乎都花在了她的身上,直到有一天家里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给她买喜欢的呢子大衣。于是她发了狂,骂了父亲骂母亲,砸了桌子砸柜子。
她上班了,挣的钱也都花在自己的吃吃喝喝和穿戴上。不够花的也是找父母要,拿不出就骂,吵闹摔砸已是家常便饭,起初邻居还前来劝说,因为她常常将邻居谩骂邻居也就不来了。
终于有一天将老父亲气瘫在床上没几日便断了气,家里从此断了经济来源,母亲无奈只得找些在家可以做的活计,挣些口粮。
母亲岁数大了,做晚饭端上桌的动作慢了都要遭到女儿的谩骂,母亲常常以泪洗面,无奈女儿的冷酷与狠心根本不把母亲愁苦放在眼里。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母亲托了很多人才找到一家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人家。女儿也是看上人家的条件好些同意了。
老母亲虽然在女儿出嫁后孤单一人但还是满心欢喜地将女儿嫁了出去,以为从此可以安生了,可女儿却三天两头儿哭着跑回家,因为婚后不是和婆婆吵就是和小姑子闹。丈夫性子软,两边儿惹不起。丈夫来接她时她不依不饶,作为母亲知道自家的女儿是个怎样的脾气,后悔当初的娇宠,一定是祸害到了婆家,自己无力劝说只能给女婿赔不是。
没两年老母亲去世了,女孩儿也为人母了。因为生了两个儿子在婆家更是肆无忌惮地闹,两个儿子也和她是一个样儿的,他们娘仨害得婆家无宁日。
俗话说:一个好儿媳,可旺五代人。反之,一代无好妻,五代无好子。
追根溯源那一对夫妻把女儿娇宠成一个任性妄为的人,自身受害不说,关键是嫁人后祸害夫家。公婆,姑嫂,丈夫都被其伤害的不轻,更可怕的是把后代子孙也带着坏了心性儿。看这样下去都不光是两个家庭的悲剧,真的成了几代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