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读完《围城》啦,这本书读的不彻底,一开始觉得无趣,囫囵吞枣都不知道在讲述什么。后面也因为好几次,在半夜看,抱着一下子读完的心态,最后撑不住眼皮打架,闭眼前的几页也是看的懵懂。

      没有看过这本书之前,好像名气很大,虽然也没仔细研究过这个究竟是讲的什么。或许这个小说,就是以或浅或深的方式,让我们认清围城这个人生状态。作者对每一个状态的描述可详细了,那些虚幻的不具体的表情,天气,氛围或者环境,都被作者用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来代替。一开始觉得好啰嗦,自信自己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些描述比喻也能理解,可是越往后却越喜欢,那些具体的比如,比自己刻意去抽象的理解更加贴切,有意思。以前有个朋友说,每每看书,总会问自己:“这个内容,跟书名有什么联系呢?”我解答不了,似乎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看完书之后,也搜索看到很多人关于围城的讨论,都不让人满意。有时候带着题目去看书,觉得好累,离文字本身,偏离了很多。为了几个字的题目,让几万字的内容被曲解,迎合,想想也不觉得有趣了。所以我索性什么都不去想的看,越看越有意思。每个优秀的小说,都会对人物有一段鲜明,个性的塑造。这里面的人物可以提起的很多,我也不大有兴致去具体的讨论这些。说说让我印象深刻事情吧。

      每一个人对表达都尽显委婉,不管是鸿渐被解聘的说辞,还是不喜非要回信感谢;又或者是路途上的汽车司机,骂汽车的那段脏话,让我笑了很久。我发现,委婉表达是一件值得回味的事情。想通了其中,可以让人的情绪不断放大。就像含羞的表白,暗藏的讽刺,委婉的拒绝,都是明面平和,内里心情汹涌。忍不住佩服作者,这个实在是妙,绝对是作品的一个点睛之处。忍不住把这个用在工作中,尤其是沟通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还挺好用。矛盾还是有,但是话说好听了,似乎矛盾也小了些。也不知道这样有意思的表达方式,会影响我多久。

      说到影响,还有对每个人的描述。作者对人物的描述,多是讽刺大于表扬吧?看的我都不开心了,没有一个明朗又开心的人物,偶尔鸿渐跟辛楣的友情小互动,倒是让人觉得开心。今天洗脸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上次一起相聚打牌的朋友,第一次见我妈妈,事后不断告诉我:“我看得出来,你妈妈真的很爱你。”以前我总是觉得生活很苦,有各种的苦恼,为没有足够的钱烦恼,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矛盾烦恼。可是忽然不这么想了,我越来越坚信,是我上辈子积德行善,积攒了很多的财富,所以在选择下一世的时候,给我一个这么好的妈妈。想着竟忍不住笑起来,说什么家庭的牵累让我不方便出去拼闯,或者是阴晴不定的我,舍不得罢了。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美满没有痛苦烦恼的人生,都是冷暖自知,别人看的不全面罢了。看完书,越发是理解这个道理了。笑着看当下,怀着希望看未来,这好像比赚钱更难,但是却能让幸福来得更快一点。我拥有的很多,在我追求的东西没用得到之前,也不用自顾迷惘,多去感受自己所拥有的。这个道理很不错,咱们都可以想一想。

    每读完一本书,都会有些成就感,或者收获一些感悟,独独这本,我总是觉得故事还没有结束,书就结束了。正常不写到生老病死或者人生的转折吗?这个却在夫妻俩第N次吵架后就结束了。愣是让我好久都没有回过神来。但是也释然了,好像能想到,主角往后的人生,也大抵如此。有意思的话,也听的差不多了。

    围城不是路途上的兜兜转转,也不是人生的千回百转。就是一本,比寻常更有意思的小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陇西读书与写作阅读 14,653评论 2 4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在1946...
    Andy0222阅读 4,599评论 0 6
  • 第一次读《围城》时,大概十七岁,三分之一的内容都没有看完就放弃了阅读,因为读不懂,没有兴趣。 第二次读《围城》,我...
    芒果屋子阅读 7,321评论 5 13
  • 這本書,不讀也有人已經為它概括了所要表達的意思。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的人想出去。我讀到的也正是這麼比喻的,而...
    小丸子ariel阅读 13,675评论 79 265
  • 《围城》 读后感...
    要学设计和读书的海先生阅读 5,048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