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学妹咨询我说有一个公费去美国游学的机会,不知道要不要去。我说去啊,当然要去。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自费都应该去,何况还不用自己掏钱?
但是小学妹语气十分纠结,说最近国外发生了那么多中国留学生遇害的恶性事件,比如章莹颖在美国被绑架,李洋洁在德国被变态恋人奸杀……国外的社会治安不比中国,万一出了事那就不得了了。
我听了后只是笑笑,安慰她说:别担心,虽然最近媒体对这些恶性案件的报道很多,也很引人关注,可是客观地来看,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很小,所以你不必太担心,更不必为此放弃一次公费出国的机会。毕竟,这样的机会很难得。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美国绑架杀人案件的犯罪率就一定比中国高,即使真的比中国高出几个百分点,那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事实上,这种恶性犯罪案件哪里都有。
很多人在看到章莹颖案件的新闻后庆幸自己身在中国,非常安全,而认为美国“极度危险”,这只是一个错觉。我平时喜欢看社会新闻,中国的恶性犯罪案件也很多,比如丽江游客被暴打毁容案,杭州保姆纵火案,火车站持刀砍人案以及经常见诸报端的一家数口灭门案,一件比一件凶残。
在中国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安全的,你随时有可能成为被害人。只是这个概率不算大,以至于你选择性地忽略了它。
那为什么我们会明显地感觉美国不安全呢?主要的原因在媒体。美国一发生什么恐怖袭击,爆炸,绑架,杀人等案件时,媒体总是会大加报道。章莹颖失踪之后,媒体一连报道了两个多月,现在每天都还有相关的新闻出来。而中国类似案件的报道通常只有几天甚至没有怎么报道。
眼前接收的信息多了,我们对某个事物的印象就会加深,哪怕事实并不一定如此,我们也会觉得美国就是如新闻暗示的那样,是一个社会治安非常混乱,恶性犯罪高发的地方,而这可能只是我们的错觉。
一般来说,经济社会越发达的地方,社会治安就越好。不能因为我们看到新闻里美国的恶性案件数量较多,就忽略了全部案件数量与总人口相比其实并不高。关注孤例而忽视整体,这是我们直觉判断容易出错的原因之一。
直觉往往是根据经验和思维惯性进行的判断,经验不一定是对的,思维惯性更是容易使我们步入误区。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说的是:你的朋友驾车20公里送你到机场,你的飞行距离是750英里。你的朋友单向对你说“祝你一路平安”是非常搞笑的。因为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返程路上的死亡风险是你的三倍。
是啊,我们都知道与汽车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相比,飞机其实是一种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为什么有的人始终觉得飞机很危险呢?这是因为飞机一旦出事,往往整个飞机都无人幸免。这种重大事故经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会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飞机危险的刻板印象。
但事实上,如今的空中交通异常繁忙,每天在全世界飞行的航班不计其数,但是出事的往往几年才一件,概率不可不谓之低。直觉让我们只看到眼前看到的部分,而忽略了眼睛看不到的部分。
还有一个著名的问题是有关枪和游泳池的。美国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在他的《魔鬼经济学》这本书里提到:假设一对父母有个8岁的女儿叫莫利。她有两个好朋友,分别叫埃米和伊曼尼,都住在附近。莫利的父母知道埃米的父母在家里藏了一把枪,所以不准莫利去她家。因此,莫利经常去伊曼尼家玩,而她家后院有个游泳池。莫利的父母认为自己为了保护女儿做出的这一决定非常明智,并甚感欣慰。
但是根据统计,他们的决定非常不明智。美国平均每年有11000个住宅游泳池就会溺死一名儿童。与之相对,平均每100多万枝枪,才会造成一名儿童因枪击致死。在游泳池溺死的概率与因枪击致死的概率相比,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莫利的父母以为他们为女儿选择了更安全的玩伴,事实上却令莫利更加危险。
我们大多数人都像莫利的父母一样,并不善于评估风险。我们利用直觉判断,但往往直觉并不靠得住。当前,中国仍时不时地爆发出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比如最近三只松鼠等坚果品牌就检测出开心果的霉菌超标。
我的表弟是一个狂热的开心果爱好者,总是不停地在网上购买开心果吃,还尤其喜欢买三只松鼠牌的。他看到了这个新闻后,马上给我打了个电话,大声抱怨说真没想到连三只松鼠这样有名的牌子也会出问题。一想到霉菌超标,自己就反胃,并发誓今后再也不会买三只松鼠家的开心果吃了。
我安慰了他,但仍然告诉他,最近几个月反而是三只松鼠开心果最安全的时候。他非常不解地问,新闻上不是刚刚才曝光的吗?三只松鼠哪里安全了?
我说是的,之前三只松鼠开心果可能是没有做好品质监控。但据我所知,坚果业内监控所有坚果品质的成本很高,各个品牌总是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三只松鼠完全是靠商誉做出来的一个在线售卖坚果的品牌,这次开心果被检测出霉菌超标,一定会引起公司的高度重视。接下来几个月必然是三只松鼠对开心果品控最严格最认真的时期。在严格的品质监控下,三只松鼠近期新生产的开心果反而是更安全的。听了我的分析后,表弟连连称是,并说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我们喜欢凭直觉行事,但直觉可能并不准确,甚至会给我们带来错觉。这并不是否认直觉的重要性,相反,直觉很重要,利用直觉判断可以节省我们的精力并加快反应时间。
但有的时候,如果能够意识到直觉也有它的局限性,再多深入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也许自己对事物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