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把戒尺,一份规矩。这是一部传承家规家训的短片,两分半的内容,传承的是华夏儿女千百年的规矩。
不少父母下班把孩子接回家里就丢在一边,追剧刷抖音,嘴里还一直埋怨着孩子怎么还不学习?这样的父母不妨先看看自己,言传身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每每提到戒尺,便会有感于鲁迅,三味书屋严先生手中的戒尺,想起那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私塾先生早已不在,可我们尤其是手机屏幕前的家长们心中,不能没有一把戒尺——不能没有戒,亦不能没有尺。
戒——,戒
什么是戒?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标杆。你要求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要以此为戒。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如果你希望孩子用功读书努力学习,那她每天回家做作业的时候,你就也要读书练字,而不是在她旁边玩手机。你说你白天工作一天累到不行,你的孩子上了一天的课,难道不累?
你的孩子会长成你现在的样子,你抱怨的样子,就是她未来的样子。所以请你善待,毕竟他只是个孩子。不要说你每天拼命工作,就是为了让他上好的学校;学琴学舞,是为了将来他在社会上能有一席之地。
他凭什么成为被你安排的机器?难道你没有过叛逆?你的童年稀里糊涂,可你凭什么要求他替你弥补?
你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你明明知道要是苦的,讲话难听,还偏偏要他满脸堆笑地听进去,你还不如去找一个复读机,先重播一遍给自己听。
如果孩子可以有三年快乐的幼儿园时光,你选择给还是不给?如果他们之后十多年的学校生活都不快乐,那么为什么不先把三年的快乐给他们?
心中有戒,希望你像要求孩子一样去要求自己。如果你能做得到,而孩子做不到的时候,你也没有理由变得暴躁,因为你不能以一个中年的道德标准和执行能力去评价孩子的选择。
小的时候你也染过头发,虽然第二天就后悔了。小的时候你也逃学,虽然知道父母发现之后免不了挨一顿打。小的时候你也挑食,虽然知道每种食物都有它的营养。现在,你的孩子不过是做了和你一样的事情, 他的行为也许只是场游戏,过不了多久就到了结束的时候。
心中有戒,但你要有你的底线。调皮贪玩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天性,这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你大可以把她当成一个大人一样,认真的和他谈一谈。即使是别人口中的坏孩子,也一样需要重要的。让他们觉得被尊重,被重视,甚至被赞美的时候,你可能也会惊奇的发现,你之后的建议他们一样听得进去。
尺——,尺
当然,你的心中也需要有尺度。孩子爱玩爱闹,同样需要正面管教。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标杆。什么事情要担心,什么事情不必担心。什么事情需要加以引导,什么事情只需静观其变。
很多时候,只有你在担心。你时常会觉得,你着急的要命,孩子却不当回事。我的朋友大H和我分享过这样一件事:
小H眼睛有点红肿,带他去医院看过,医生说在长麦粒肿,开了眼药。一周后,我觉得还没有好,着急,担心情况更糟,又把他带到医院。医生看了说,比上次好多了,不用担心,坚持用药就行。从诊室出来,我很开心的告诉他:“别担心,医生说没事。”他说:“我本来就不担心,是你担心。”我一愣,意识到他说的是事实。
孩子报名参加比赛,对于准备却并不上心。孩子报名考试,可你根本没看到他学习。除了孩子自身自制能力的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你帮他安排帮他计划,却全然没有关心过他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计划?
错误的大小,同样需要你来衡量。这也是你心中的尺。让他认识到错误,从而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远比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要好得多。
以身作则总是无言的标杆,说是训诫孩子,过程中岂不更是牧养了自己?能与一人互省,何其幸也。
难移的劣性,愚昧的认知,淹没的良善,咄咄的戾气,虚度的光阴,懒散的身心,悲观的心态以及不自持的过往,这才是你真正需要修正的,若你能持一把戒尺,在手中更在心中。将往日的唠叨修正,教于此,或可让孩子受用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