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
先是中考成绩揭晓,然后是高考成绩重磅推出。这个六月,分数几乎牵动每一个人的神经。
这几天的空中各种的信息波可能都会传递一个声音——“孩子成绩出了吗?多少分?多少名?”
网络的两端,可能是一样的喜怒哀乐。如果,那一个数字是孩子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换来的一定是全家幸福的泪水;如果,那一个数字既可怜又可怕,我想四目相对的,可能不仅仅是失望和绝望了;如果,那一个数字里面有太多的欺骗,你又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呢!
我经常猜想,世界上是否还有另外一个国家像我们一样地关注那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一个个普通的阿拉伯数字,被我们无限得放大了。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成功还是失败,这一个个分数乾纲独断,他是最专制的君王,他是绝对的君主。
我们的教育,说起来是“育人”,实际上是“育分”,因为好孩子没有客观的分数加以衡量。说句玩笑话,一个爱做家务的孩子值多少分?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又值多少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都是考试无法考察的,比如品格、诚信、道德、胸襟……虽然这些要素才会决定我们的人生幸福。
但是分数是可以衡量的!也许他太重要了,所以每个人都在他面前变得小心翼翼,唯分是瞻,穷尽各种办法去得到分。
我的教育生活里有很多关于分的故事。
去年,一个学生发微信给我,说:“老师,我想问你一件事,考场上,你们真的看不见那些作弊的学生吗!”
“有时候看得见,有时候看不见!”我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你们怎么不管呢?”
我无法回答了!怎么管啊!考场作弊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情。我们给孩子的教育,从来不包括“不作弊”的教育,尽管我们也会虚张声势地禁止学生作弊,但那只是管理的手段,而不是教育。
去年高考前,女儿一下子感觉崩溃了。她哭着对我说,周围好多学生都在抄,有的学生甚至有答案。看着一次比一比差的名次,她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感觉自己很差。
“爸爸,我可能就是很差,这样的名次,还能考上好点的学校吗?”
看着女儿无助的样子,我决定让孩子暂时离开学校散散心。那一天,我对孩子班主任撒了谎,带她出去休整了两天。
就在去年,有一个平日里经常名列班级前茅的学生发挥失常,仅仅考了490多分。事情的真相是,那个孩子经常考试作弊。
分数有时候是会骗人的,有时候又不会骗人的。不管何种形式的作弊,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我自己的故事。高三那年,我忽然明白了平时考试作弊是一件无聊而且没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我始终坚持考试不作弊,但是到了真正高考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偷看了邻桌一眼,在一个模棱两可选择题面前,选择相信别人。事后,我受到了惩罚,因为我的眼睛欺骗了我,当高考揭晓,我内心更受到了惩罚,因为我就差2分考上本科。那2分,也就是一个选择题的分数。那2分,我经常拿来讲给我的学生听。
今年中考前,我对学生们说,认认真真考试,如果有的题目不会做,丢了分,那没什么可难过的,因为那个分本不该属于我们。同样的话,我送给参加高考的女儿。
我希望他们能考一个干干净净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