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多集电视剧《都挺好》,感觉不怎么好。这一家都是这些什么人啊?不管老的少的,不管学问大的小的,不管挣钱多的少的,基本各个起幺蛾子。不是作闹,就是霸道,就没有个情绪稳定点,思维正常点的人。果断弃剧不看了!再看就要被气死了。
苏大强有点我爸晚年的影子,但我爸他那个岁数可比他强多了。我爸会做饭洗衣,勤劳能干,能自己照顾自己。七八十岁患了老年痴呆症,才开始各种病态的“强词夺理”,情绪“不可理喻”的。
你看苏大强一辈子事业平平,在家被媳妇管的窝囊吧唧。说好人不善良,说坏人没能耐。老伴去世了,自己连饭也不会做。那他在家是干嘛吃的?不老不小六十多数,非等儿子儿媳下班回来做饭。自己有退休金不花,还向儿子每天要50元。
现在还有男人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专等别人伺候?也不是脑血栓后遗症,也不是八九十岁不能自理。不能理解这个人物设定。
但归根到底反映出赡养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老男人(年轻时可能还不错)当老伴去世后,他就有可能性格大变,各种作出现,给儿女带来赡养难度和成本远远高于老年妇女。
哪怕这个母亲霸道不讲理,但老女人多数生活能自理不说,还力所能及帮衬儿女看小孩,做饭家务等。
即使强势点,爱唠叨点,但寡母爱孩子,不自私是多数。鳏父自私,只爱自己的比较多。正像二儿子对媳妇说的,咱妈活着,咱家多好,咱啥心不操。
02
姚晨扮演的苏明玉火气太重,不分长幼,见家人就恁,说话没好气,真挺吓人的。可能我没有生活在那种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感受不到她所受的委屈带来的怒气。
而且我周围亲属也没有那种母女关系的,所以我就理解不了母亲为什么那样对自己女儿?不一样的生活背景,难以产生共鸣!重男轻女的家庭扭曲了女孩性格,产生的后果太可怕了。
中国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盛行,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家庭中母亲为什么也重男轻女?家太穷了,有限的资源不够分配,就得有取舍,就得有人做出牺牲。
还有孩子太多,母亲不是不爱每个孩子,是生活折磨的,使她缺乏爱的心情和能力,爱不过来,爱也不够分,所以有的孩子就感受不到母爱。母亲没有办法就得保她认为是重点的男孩子。放弃非重点的女孩子。
03
看过一个留学美国名校的女学生,当她的美国同学,在课堂上公开抨击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是违背人性的。她立刻反驳到:我今天能坐在课堂上,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同龄人一起学习,我首先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竭尽全力的培养。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国家的独生子女政策,让更多普通人家的独生女有机会出国留学。如果我家里有哥哥或者弟弟,作为工薪阶层的父母一定会把有限的资源多分给他们,就没有钱再让我留学的,今天的我就不会坐在这,接受世界顶级教育。
有人说,女孩是独生子女政策最大的受益者!她们小时候享受了父母全部的爱,得到了父母力所能及而提供的最好的教育。成年以后,也有了名正言顺的家产继承的权(有兄弟的家庭,世俗流行女孩不继承家产)!
有人说,独生子女养老负担重,是的,比多子女家庭重一点。但比起她从家庭里获得的福利待遇,晚年负担重也是应该的。啥事也不能一点坏处没有啊?何况有不出息的哥哥或弟弟的家庭,女孩负担也轻不了哪去,扶弟魔还会更重些。
只要是多子女(尤其儿女双全)家庭,父母一碗水端不平是常态,端平是需要父母既有思想境界,又有平衡能力。这两点很多父母不能同时具备。
从这一点来说,钱钟书的生育论最合理,生儿育女一个就好,多了就有了比较。如果不能把爱和家庭资源分配得当,让每个儿女都受益,数量再多都不如质量取胜。
就像我们在职场工作,那么多条条框框制约着人,好使职场竞争更公平。但还有些精明的人,想方设法挖制度墙角,人为制造不公平,想自己少付出而多得好处。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别说百姓家儿女争夺家产,不差钱的豪门,因家产继承兄弟反目,甚至打官司也不少啊?
一句话: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做人有问题,做事不合常理。儿女就是最大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