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南京禄口机场。我们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要在这里中转。
走下摆渡车,停机坪灯火明亮,我们的飞机停在前面,门开着,等着把我们装进肚子里,带到远方去。
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似乎无论你要去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不是什么难事。在这样的一个夜里,我们要到李娟笔下那遥远的、荒凉的阿勒泰去,简直就像个不真实的梦。
我们的自驾北疆环游之旅开始以后,乐乐说:阿姨,你说的最多的词就是李娟李娟,我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嘻嘻,那当然啦,我们爷仨都是李娟的粉丝,她的每一本书我们都看过并深深喜欢,每次出游都要带书的我们,这次出行带的自然是李娟的书,而且是我们最喜欢的,也是李娟最早期的作品《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而一路上,无论是看到戈壁、草原、野花、牛羊……自然都会想起李娟描写这些事物的相关文字,至于去可可托海、喀纳斯的路上,或者是看到“滴水泉”之类的路标,就更不用说“李娟李娟”地说个没完没了,所以乐乐的耳朵不起茧子才怪呢。
从建梅的家乡吉木萨尔一路往北,没多久便来到沙漠地带。刚开始还很新奇兴奋,不久便略嫌单调乏味。路很直,真的很直,因此也觉得路途格外的遥远漫长。不过即使是沙漠中的路,也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荒寂,车辆虽然少,却也偶尔能看到一两辆,甚至还有客车!车上的人到底要到哪儿去呢,这里无论去哪个村镇,都是那么远那么远……
很久之后,我们居然还看到了写着“滴水泉”的牌子,大为讶异!会不会就是就是我们脚下的路,笔直锐利地穿过沙漠的边缘,于是,从滴水泉经过的道路,从此被人们抛弃,变得荒芜安静?我惆怅地想,那对夫妻,是不是还守着他们刚刚扩建的小店,等着喧嚣再度点燃?
去往可可托海的道路那么远,我们还一度怀疑我们走错了路。但是,我们居然真的看到了可可苏里!那片温柔甜美的水域,芦苇仍然在水边摇荡。可是,怎么说呢,路边有大门,墙上贴着收费标准,我忘了是多少钱。建梅说,前几年他们来的时候还不用收费,他们在水边搭帐篷住了一晚,要多美有多美。而现在,连路边都用干芦苇围起一圈儿围墙,似乎连在路边远远地欣赏湖面也是不被允许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施工,路上灰尘漫天,我实在不想下车。至于李娟书中提到的有炸鱼卖的小店,更是不知所踪,如果还在,那炸鱼也卖到天价了吧。
美丽的白杨树道路也看到了,不过没有那么长,或许我们走的不是同一条道路吧?不过可可托海终于还是到了,我们疲惫地赶了一天的路,又修整了一夜之后,美丽的可可托海,终于朝我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可可托海是真的美丽。洁净冰凉的河水,冲刷着河中的大石头,我想起李娟曾经晾晒过衣服的,也是这样又大又干净的石头吧?商人们的嗅觉的那么敏锐,过不了几年,李娟曾经洗过衣服的河流,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可可托海?
从可可托海出来,我们去喀纳斯。离喀纳斯还远得很,我们就被拦在了服务区,游人之多让我们大吃一惊!
喀纳斯湖就不说了,给我最大惊喜的是山上的野花。
从山上下来,等建梅的空隙,我和阳阳要完成我们最大的心愿——找到李娟书屋,我们顺着指示牌拼命跑。到了我们认为应该是李娟书屋的地点却没看到,向旁边一个好有气质的大姐打听(后来知道她就是李娟的插画师段老师),原来在李娟的要求下书屋已经改名了,现在叫“狐狸书屋”。
段老师告诉我们,李娟前不久刚刚来过,书屋里有她刚签好名的书。李娟的书我们都买过,不过为了李娟的签名,我们还是买了两本,还挑了一些明信片。
打听起李娟的近况,段老师告诉我们,因为作品颇有影响,李娟已经加入作协,她现在已经不住阿勒泰了(好像说是住乌鲁木齐还是哪里?没记太清)前段时间来的时候,她带来一个礼物——一个废弃的小铁锅种着一盆多肉。段老师说李娟很低调,也是很奇特的一个人。还说她的新书《遥远的葵花地》就快出版了。她在说起李娟的时候,已然是在说一个知名作家。而我印象中的李娟,还是那个憨憨的有一对小虎牙的平凡又朴素的姑娘。
此次来新疆,感觉新疆发展好快好快,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模样(跟建梅前几年去自驾游时描述的也很不一样了),而阿勒泰,虽然可能大部分地区还是那么偏远荒凉,但是旅游景区已经热火到不行。不少牧民都做起生意来,比如我们从喀纳斯下来时,住的就是哈萨克牧民的蒙古包,他们还提供饭食。
虽然这些变化让我颇有些惆怅,但也没什么不好。谁不是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呢。
李娟,一定可以穿她喜欢的漂亮衣服,去遥远的地方看看了吧?而她妈妈是不是住上了梦想中的大房子,还可以养花养狗逛街去海滨疗养……她们那么热爱生活,一定可以把生活过得丰富而美好。
不管如何,祝福李娟和阿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