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成都S9线最新进展曝光:都江堰⇋温江⇋郫都,通车时间定了?

成都轨道交通建设再传新动态!作为成都市域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S9线(规划中)因其连接都江堰、温江和郫都三大重要区域而备受关注。这条线路一旦建成,将极大改善成都西北部交通格局,缩短三地通勤时间,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本文将为您带来S9线的最新规划进展、线路走向、站点设置、建设时间表以及对沿线发展的影响分析,同时解答市民最关心的通车时间问题


成都市域铁路S9线是成都轨道交通网络中一条至关重要的西北向线路,其规划建设承载着多重战略意义。作为成都"轨道上的都市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S9线将有效连接都江堰市、郫都区和温江区,填补成都西北方向轨道交通的空白区域。目前,成都已建成并运营多条市域铁路,如S3资阳线、S5眉山线和S11德阳线等,而S9线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成都轨道交通网络,完善"两环三射"的轨道交通骨架布局。


从城市发展角度看,S9线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成都"西控"战略的实施。根据成都市总体规划,"西控"区域需要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控制开发强度,而便捷的轨道交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基础设施。S9线建成后,将大幅提升都江堰、温江、郫都三地之间的联系效率,促进人口和产业合理分布,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碳排放,助力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经济带动效应方面,S9线将串联起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温江健康产业功能区、郫都川菜产业园等重要经济节点,形成一条文旅、健康、美食融合发展的经济走廊。据相关研究,轨道交通每投资1亿元,可带动GDP增长2.63亿元,S9线的建设必将为沿线区域带来显著的经济提振效应。


在民生改善层面,S9线将解决目前都江堰、温江、郫都三地居民往来主要依赖成灌快铁和公路交通的现状。成灌快铁虽然快捷,但站点较少,无法满足短途高频出行需求;公路交通则受制于拥堵和天气影响。S9线作为市域铁路,将设置更多站点,提供"公交化"运营服务,真正实现三地居民的便捷通勤。


值得一提的是,S9线还可能成为成都第二条连接都江堰的轨道交通线路,与现有的成灌快铁形成互补。成灌快铁主要服务中长距离出行,而S9线将侧重短途通勤,两者共同构成多层次的轨道交通服务体系。这种"双轨并行"的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具有创新意义,有望成为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


关于成都市域铁路S9线的最新进展,目前官方披露的信息仍较为有限,但通过梳理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相关部门的公开回复,我们可以勾勒出这条线路的大致轮廓。根据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此前发布的《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版),S9线已被纳入远期规划线路,定位为连接都江堰市、郫都区和温江区的市域铁路。与成都其他市域铁路如S3、S5、S11线相比,S9线尚处于前期研究阶段,尚未进入实质性建设环节。


从官方最新表态来看,2024年9月成都本地宝发布的《成都地铁最新进展情况》中提到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进展,但并未提及S9线的具体推进情况。这或许表明S9线尚未被列入近期建设计划。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报道提到成都正"力争龙泉至天府机场S13线年内可研获批",显示成都市正积极推进市域铁路网络的完善。作为对比,S11德阳线已于2022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S3资阳线预计2024年9月通车,S5眉山线计划2026年底试运营,这些线路的推进为S9线未来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于S9线的具体走向,综合各方信息可以推测:线路很可能以都江堰为核心起点,向南经聚源镇进入郫都区,串联郫筒街道、犀浦等人口密集区,然后转向东南连接温江区,最终在温江与既有的地铁4号线或规划中的其他线路实现换乘。这种走向设计将最大化覆盖人口密集区,同时连接多个重要功能节点。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一走向仅为基于现有信息的推测,最终方案需以官方公布的规划为准。


在建设时序方面,参照成都其他市域铁路的建设周期(通常为4-5年),若S9线能在"十五五"期间(2026-2030年)获批并开工,那么通车时间很可能在2030年前后。这一时间点也与成都市"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规划相吻合。作为对比,成都地铁第四期建设规划中的线路如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将于2024年12月开通,17号线二期、13号线一期等计划2025年开通,而S11德阳线预计2027年通车。


市民关切方面,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政民互动平台上,已有不少市民咨询S9线的规划进展,反映出沿线居民对这条线路的期待。官方回复一般表示"S9线尚在规划研究中,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客流需求适时启动建设"。这种表述既肯定了线路的规划必要性,也表明短期内可能不会快速推进。不过,随着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加速和西北部人口的持续增长,S9线的建设优先级有望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在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时通常采用"成熟一条、建设一条"的策略,因此S9线的最终启动时间将取决于前期研究的成熟度、资金安排以及与其他线路的协调关系。市民可持续关注成都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成都轨道集团的官方发布,以获取最权威的规划信息。


基于成都市现有轨道交通网络和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我们可以对S9线的可能走向和站点设置进行专业分析。虽然官方尚未公布S9线的具体规划方案,但通过研究成都轨道交通发展规律和区域需求,能够勾勒出这条线路的大致框架。


从宏观走向来看,S9线极有可能采用"Y型"布局,主线从都江堰出发,向南延伸至郫都区后分叉,一支继续向南延伸至温江区,另一支可能向东连接高新西区或安靖片区,与既有的地铁6号线实现换乘。这种布局能最大化覆盖服务人口,同时提高线路运营效率。作为参考,成都地铁10号线就采用了类似的"Y型"结构,主线从太平园至新平,支线通向双流机场2航站楼。


都江堰段的起点站很可能设置在都江堰综合交通枢纽附近,与成灌快铁都江堰站实现无缝换乘,形成综合交通节点。随后线路可能沿永安大道南下,在青城山片区、聚源镇设站,服务旅游客流和当地居民。这一段的站点设置将兼顾世界遗产保护与交通便利性的平衡,采用地下或高架形式穿越敏感区域。


进入郫都区后,S9线预计将沿南北大道布设,在郫筒街道、犀浦、红光等人口密集区设站。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犀浦站,该站已是地铁2号线与成灌快铁的换乘枢纽,S9线的加入将使其升级为三线换乘的超级枢纽,极大提升西北方向的交通便捷度。此外,线路还可能在高新西区设站,服务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和周边产业园区。


温江段的走向则有多种可能性:方案一是沿芙蓉大道布设,连接温江城区、大学城和医学城;方案二是沿光华大道延伸,与地铁4号线形成换乘;方案三是采用地下方式穿越温江核心区,设站于人流密集的商业中心。从实施难度和覆盖范围看,芙蓉大道方案可能性较高,因其沿线有大量待开发土地,可通过TOD模式实现土地增值与轨道交通建设的良性互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