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三块广告牌》我愕然,这颇有声誉准备冲击奥斯卡的影片到底讲什么?是否这也算西式幽默的一部分?
用思维导图分析一下,发现故事逻辑性很强,由三块广告牌引发一连串的故事,一个事件套出一个事件,一个愤怒招致出更多的愤怒。
好在,最后影片告诉我们,宣泄情绪后,适当的时候还要学会理解和原谅,这才是解决这类情绪事件最好的方式。
1.三块广告牌
美国某小镇,Mildred的女儿Angela在离家很近的公路上被人奸杀,警察一时无法破案。作为母亲,Mildred悲痛欲绝,认定无法破案是警察玩忽职守的缘故,所以决定在女儿死去的路边租三块广告牌,每一块广告牌上都只写了一句话,分别是——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
强奸致死!
以此给警察压力。
广告牌提及的警长,是一个心中有爱,工作尽职,又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的好人,所以激起镇民们的强烈反对,但作为母亲,Mildred决心和全镇对抗。
2.三块广告牌加速警长自杀
事实上,警长一直苦于线索太少,无法破案,自己又生患绝症,不久将离开人世,心中非常痛苦,广告牌事件加速他自杀的进程,离世前,他给涉及的人写信,轻松幽默的说明是自己身体的原因,希望大家好好生活。
3.警长之死引起的风波
警察Dixon是警长的好兄弟,警长的死激起了他强烈的报复心,但他未找Mildred复仇(我想主要是警长对Mildred的宽容态度,毕竟她也是受害者)他爆扁了那个租Mildred广告牌的广告商,并因此失去了警察的工作,但为了完成警长的遗愿,继续追查此案。
Mildred的前夫无法忍受全镇人的反对,把广告牌烧了。不知内情的Mildred认定是警察们干的,大怒,夜烧警察局,不料Dixon当晚在警察局里,他尽全力保护Angela的档案,看到烧伤Dixon和无损的档案,Mildred慢慢的有了一丝愧疚。
4.虽然无法抓住罪犯,但Dixon和Mildred已经谅解
Dixon在酒吧偶然听到一起关于强奸的案子,挨了一顿打,取得了对方的DNA,他把此事告诉Mildred,希望她宽心,但经过比对和杀害Angela罪犯的DNA不匹配。
即使结果很失望,但Mildred还是谅解了Dixon,她和Dixon一起,准备去追杀那个酒吧遇到强奸犯。
这本电影让我想起了博弈论的“TFT”原则,1980年,密西根大学的美国政治科学教授阿克塞尔.罗德设置了一场大赛,他邀请一群博弈论学者,每人设计一个程序来玩一场200人的多重囚徒困境的游戏,看最后什么策略会胜出,最后获得最高分就是苏联科学家编写“TFT”策略,名为“以牙还牙”,策略可以用四个词解释“善良”,“可激怒”,“宽容”和“简单”,
不欺负别人但被别人欺负一定要报复(善良但可被激怒),但不要无休无止报复,最后还是要选择宽容,很美国的感觉对吧。
说Mildred偏执也好,狭隘也好,作为母亲,对于女儿被杀的案子迟迟未破,如果她不表现出自己愤怒,也许会永远无法心安,释怀。当然也永远不会知道警察们努力,那样也不会有后面的宽容。
写到这里,我想说,姑凉,你和世界作对样子真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