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4

为基层减负赋能激发实干担当活力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减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尚未彻底根治,基层负担过重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制约着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和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因此,持续深化基层减负,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形式主义之弊,在基层表现得尤为突出。“文山会海”屡减不止,红头文件虽有所减少,但白头工作提示却层出不穷;会议数量看似下降,大会套小会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和部门热衷于“留痕管理”,检查考核过于频繁,指标细碎、方式繁琐,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台账资料,应付各类检查,陷入“材料政绩”的怪圈。这种形式主义不仅耗费了基层干部的精力,增加了行政成本,更严重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和群众的获得感,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基层负担过重,根源在于职责不清、边界不明。部分上级部门缺乏担当精神,将本应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属地管理”之名层层下压,甚至泛化问责,导致基层“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同时,一些地方在考核评价体系上存在缺陷,过于注重形式和表面功夫,忽视了工作的实际成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的滋生。此外,一些陈旧的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如过度依赖文件和会议推动工作,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也加重了基层的负担。

为基层减负,绝非简单的做“减法”,而是要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要以“减”为契机,减掉形式主义的束缚,减掉不合理的工作流程,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同时,要做好“加”法,加强对基层的资源支持和政策保障,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善于做“乘”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实现工作成效的倍增。

基层减负,关键在落实。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防止上级部门随意转嫁责任。同时,要大力推进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以实绩为导向,精简考核指标,优化考核方式,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切实减轻基层的迎检负担。此外,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提高工作效率。

基层减负成效如何,最终要由基层干部和群众来评判。广大基层干部是减负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政策落实的重要推动者。当他们从繁琐的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便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工作中。而群众作为基层工作的直接服务对象,对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变化感受最为深刻。只有当群众切实感受到基层干部服务更贴心、办事更高效,基层减负工作才算真正取得实效。

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基层减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环境,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只有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担当作为,才能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推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以减负实效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然而,长期...
    萤火虫_04a3阅读 31评论 0 0
  • 以有力举措为基层减负赋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
    香芋大王阅读 30评论 0 0
  • 春水破冰处 治理求深时 ——基层减负实效与痛点交织下的治理现代化思考 政策实施一年 基层减负成效如春水初融,破...
    代号指挥官阅读 741评论 0 0
  • 向“形式主义”开刀:剖析基层减负的原因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只有深入基层了解各项问题所在...
    空空ll阅读 35评论 0 0
  • 让实干精神重焕生机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工作如同大厦之基,稳固而关键。然而,形式主义如同暗流,悄然侵蚀着基层的活...
    栈道村阅读 5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