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
最近在看电视剧《觉醒年代》,看得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有几个晚上看完后,心情激动,夜不能寐……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这部剧,再次让我们重温那些激情澎湃的岁月。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时代,这将会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因为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时刻数不胜数,而绝非是我们仅仅通过一纸书文所能判断的。但若是要问中国历史上最热血的年代,我相 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提到五四运动。当年的中国,强权政治,他国之辱,在外敌的坚船利炮的打压下苦不堪言;政权更迭,军阀割据,前路仿若扑朔迷离。不过总有这样一些可敬之士,他们在黑暗里蓬勃成长,在夹缝中绽放光芒,《觉醒年代》讲的便是这样的故事。
切身感受着那个动乱时代下的人们,亲眼目睹了那个饿殍遍野、满目疮痍的中国,正因如此,无数青年扛起重担,无数青年奋起拼搏,科学与民主的旗帜蹁跹飞舞,真理与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
这部剧,再次让我认识这些伟人。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理想飞扬的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历史书上对陈独秀、李大钊先生的描述,给人感觉只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但看了这部《觉醒年代》才知道那个时代的人民有多么苦难,才知道那个时代的文人有多么让人敬佩,才知道陈独秀先生、李大钊先生的新文化运动功绩有多么伟大。
每一个思想的觉悟者,都在为苦难的中国寻找出路。是这些奋起拼搏的人,是这些唤醒社会的人,是这些开拓进取的人,他们是黑暗中的火种,是风浪中的扁舟。做一棵火种,纵一灯如豆,也可累积成阳;乘一叶扁舟,纵一波三折,也可断绝江河。这般的中国青年聚在一起,定能击破迷障,挥斥方遒。
这部剧,让我再次致敬中国共产党和那些开拓者。
感谢先烈的付出与牺牲,看得热泪盈眶,激情澎湃,有机会-定要去看看烈士们。这部剧就是一-部中 国近代史,内涵丰富,知识点很多都需要花时间去学习消化。今天的幸福生活太来之不易了,推荐大家都去重温,去缅怀先烈。
蔡元培温和而有力,慧眼广罗人才。
陈独秀霸气而坚定,傲骨舍我其谁。
李大钊厚实而刚毅,敏锐大义凛然。
先烈们心有信仰,无往不前!激励我心!
敬仰!
“民众醒了,中国才有希望。”我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段深有感触的话,大意是说,我们以后来人的眼光,知道那些革命先辈一定会成功,但他们却不知道。那时的中国,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黑暗,前路虚无缥缈,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才是最大的可能。而《觉醒年代》中所描绘的这些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他们甚至无法肯定这些鲜血、牺牲是有意义的,是能为中国带来未来的。但他们仍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理想的追求之中去。站在当下历史回望,我们会认为他们伟大,然而他们的伟大与悲壮远比我们想象的深重得多。国家兴亡重,几人怜己身。一代人的信仰、一代人的牺牲、一代人的热血、一代人的青春岁月,百年风雨,先辈们点燃了黑暗中的火星,轻声告别这新生的黎明。
总之,时间拨到更早前,大清政权已推翻,革命果实被窃取,时局危如累卵,国家风雨飘摇。
知识分子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不迭地为这个古老帝国开药方,希望寻找到新的出路。
我相信,他们会这样说:若世道安稳,我们愿埋首书斋,吟风弄月;若世道黑暗,我们愿赴汤蹈火,做暗夜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