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四种不良情绪: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过分内疚。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美国心理学界“十大应用心理学家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力压弗洛依德。他开创的认知行为疗法及研究成果被小布什,克林顿,希拉里等美国政要推崇。
他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认为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包括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导致了情绪的失控。因此破除错误的思维方式,做出更好的选择,才是管理好情绪的方法。
我们如何判断当时的这件事引起的情绪是不是过分呢?其实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本能是能判断的,只是当时处在情绪中,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过分,这确实挺难。还有的时候,我们深处情绪干扰中,自己并不晓得,但是周围有的人能看出来,如果有人点你一下“这事你可能有点过了”,你就需要反思一下了。
埃利斯分析解释了情绪是怎么来的,他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叫做ABC治疗法。A是指你遇见的人,事,这些人和事能够刺激到你,比如你和单位里的某同事有矛盾,你的小孩学习成绩不好,这些都是A。因此你见到这位同事生起厌烦的心情,你看到孩子的成绩单感到非常恼火,这是B。产生的结果,你对同事抵触的情绪,对孩子的责备,这些情绪和行为就是C。
前面讲到的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抑郁,过分内疚都是C。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我们会误以为不良情绪和极端反应是由A直接导致了C。比如你今天谈的一个客户,谈了一下午,改过几种方案,还是没有达成协议,你会在下班时感到一些沮丧,导致心情不好。这就好像是因为没有达成交易成功导致了你的心情不好。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但真相不是这样的,真相是你对没有交易成功这件事的评价和反应B,导致了你的不良心情。
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来看待,就不会心情不好了。比如你想,交易成功或是不成功都是日常现象,有时候你会碰到好运气,你自己也努力过了,就双方皆为欢喜。有时候你已经很努力去做了,但是依然有不确定因素在影响这件事的发展,假如最后真的没有成功,那也不能责怪自己,或者抱怨别人。不可控的因素到底在哪里,日后如何减少和避免这种因素的产生,增加自己能掌控的因素概率,提高胜算。这次就当是有人陪着自己一起经历这种情况吧,这样一想就会积极很多,人也容易变得开心起来。
所以关键点在于B,我们对于一件事的评判,决定我们的行为和反应。针对这一点,埃利斯总结了三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一,灾难性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恐怖化;二,绝对性的思维方式,应该化;三,合理化。
那么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做出更好的选择。
埃利斯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反思我为什么会有不良的情绪出现。第二步,审视我的想法,从三个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角度,他人的角度和当下关系的角度。第三步,反思如何来对抗不良情绪。第四步,问问自己:我该怎么做才是更好的选择?找到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行动,去改善,然后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事情的结果。如果达不成,就接受这个结果,不要太过执着。
让自己走出错误的思维模式,不仅能避免出现极端情绪和应激行为,更能让我们在生活中过得更好,与自己的内心更和谐,与人关系更融洽,从而也能积极得做出更好的选择,走出更好的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