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舅刷屏了,视频火出B站的第一天,我特意下载去点了赞,就在人们争执着要不要让二舅出来直播的时候,事情反转了,陆续的爆料出来,人们觉得自己被欺骗了感情,于是先前捧着的人们把唾沫星子擦干净,开始声讨,这真像一场闹哄哄的闹剧啊。
二舅的经历让人感动吗?是的,否则不会有视频的爆火,悲惨的经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情,尤其底层群众,记忆深处家乡的小山村,谁还不认识一两个身有残缺的人呢,彼之二舅 正是千千万万网民的二舅,所以能共情,所以感人,所以当这份感动被人察觉到商业策划的气息时,才更让人愤怒,“他欺骗了我的感情”。
我们这一代人,多数是“喝鸡汤”长大的,中学时候,谁没读过几篇席慕容,谁没读过几篇周国平呢,彼时的感动常能久久萦绕于心,时光流逝,内心深处依旧留存那些暖心的句子,但今天,人们的感动越来越短暂,越来越廉价,也越来越难催发了,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在封印人类长久进化得来的情感能力,究其原因,“鸡汤”喝多了。尤其在苦难的现实对比之下,“鸡汤”的存在越来越不合时宜。
譬如努力,二十年前我们还相信,努力是一定有回报的,现在我们知道,这也不一定,所以当易烊千玺用“努力”换来的人设遇上关乎千万普通人的教育公平和职业公平,人们并不买账,人们的注意力更多的回归到现实,我们终于发现,“鸡汤”喝得再多,回到现实,该面对的麻烦一点都不会少,那么曾经的我们,依赖“鸡汤”又是图的什么呢?是一种自我的心灵慰籍,我想,人们在面对现实苦难的时候更需要一种心灵的支撑,这才是鸡汤存在的意义。但在今天,这种“鸡汤”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淡薄,除了人们喝得多,也有“鸡汤”本身的原因,因为它变味了。
抖音上时常能刷到一类视频,比如跑到农村大集上,面对一个衣着朴素的老人说自己没带钱,能不能借一点,或者直接就是能不能给一点,等老人无条件的慷慨解囊之后,拍摄者瞬间“露出真身”,随后赠送几百大钞给老人。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打着试探人心的幌子博取流量和关注,透着浓浓的摆拍质感。我对这种摆拍极度厌恶,甚至痛恨,在互联网的世界,这种对人性的试探正是对人类道德的摧残和盗窃,它使得人们越来越不相信人性中本来的善,当作秀成了一种习惯,人们就会本能地放弃一些东西,这是一种“毒鸡汤”,喝多了必然会中毒,而中毒的后果就是催生更多此类“毒鸡汤”,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时至今日,我们到底还需不需要“鸡汤”,我想我们还是需要的,因为心灵的救赎需要一种媒介,这是它们存在的意义,但是我们在分辨“鸡汤”是否有毒的同时,也应该严格控制用量,鸡汤虽好,喝多了也会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