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九月九日规定为“老人节”,这足以证明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注与关心,希望每一个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老有所依,可是现实了?又有多少的老人能安享晚年了?
早上出去送老妈回家,刚刚七点,菜场已经有好多菜摊子已经摆好了,来的早的并不是经常卖菜的菜贩,而是从农村来卖自家菜的菜农,再仔细一看,有一半以上竟然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这种现象平时经常见,可是今天是老人节呀!),刚过霜降,临潼的早晨已经有了瑟瑟的寒意,老人们由于来的早纷纷穿上了棉衣,可即使这样,我看到他们给顾客拿菜的手依然在微微颤抖。
走到临潼小学的时候看到一个老人,摊位上摆着几样常见的蔬菜:蒜苗、韭菜、油麦菜,还有这个季节不常见的荠荠菜,我知道这是细心的老人,在果树地里挖来的,平时我比较喜欢吃,就走进老人询问价钱。
走进老人一看,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呀,满脸都是历尽风霜而留下的道道深纹(说皱纹不足以说明是一张沧桑的脸),一张嘴说起话来含糊不清,问了几遍才听清楚她所要的价钱。头发差不多全白,微风一吹,乱蓬蓬的,一双眼睛已经混沌不清,我想她看东西一定是不清楚的,因为她所卖的菜不是论斤买的,而是一小把一小把扎起来卖。
由于要送妈妈去车站,提到手上,来回不方便,于是决定送完妈妈回来再从老人这里买一些荠荠菜。一路上坐在车上,我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么大年龄了,怎么还出了买菜?家里的孩子们了?他们怎么放心老人出来了?
将妈妈送到车站,又在街上买了一些东西,一看时间快十点了,想想那位老人拿的菜不多,可能已经买完回家了吧!但是还是惦记着她的荠荠菜,就有来到老人早上呆的地方。远远的我就看见老人还在那里坐着,摊位上只剩下了荠荠菜,老人正在拿着荠荠菜,一根一根将其摘的干干净净的,由于眼神不好,她必须将菜拿到眼睛跟前仔细的瞅着,一点一点的摘,一想到老人已经在这里坐了将近三个小时了,我赶紧走到她跟前给她说:“阿姨,您这些菜怎么卖,剩下的这些我全要了。”可老人却说:“娃,这些你全要吗?可是我还没有弄完了。”我知道老人指的是,她还没有摘干净,可是为了让老人早点回去休息,我便说:“没关系的,回家我自己弄。”老人一听高兴的将剩下的菜全部给我装袋。
付钱的时候,我问老人有微信吗?(现在出门一般不带钱,卖菜的也都有微信。)老人说有,我拿出手机准备扫的时候,老人却说:“娃你有钱吗?有钱的话,就给我钱,微信我不会弄,这是儿子弄得,扫的钱也扫到儿子的手机上了,回家后不好要,有时一要还要生气”听到这话我明白了老人的意思,因为经常在菜场会遇到这样说的老人,于是我赶紧跑的旁边的摊位扫了一些钱付给老人,卖完菜的老人,收拾了摊子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回走去。
今日重阳,是老人节,感恩孝敬老人,是节日的主题,可是为何还有那么多的老人在瑟瑟秋风中为了生计而奔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