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文章时做批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做读书笔记”。
读文章时做一做批注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习惯,个人的学术体系就是靠阅读时所做的批注建构起来的。
读大学时,几乎我所知道的每一个教授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他们读书时,总是边读边划。读到自己很有体会和灵感的地方,他们还会在书页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读书笔记是个人在读书时融会贯通进而再创造的重要方式。
所以,学会做读书笔记很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批注,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做读书笔记的目的。做读书笔记的目的主要是有三个:第一,记下那些让自己感触极深的优美语句,以便以后写作需要引用时能及时找到;第二,记下自己的疑问;第三,在自己灵感喷发的地方写下自己思想层面的收获。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地谈一谈读书笔记中这三块主要的内容。
第一,我们要用直线划下那些自己认为很优美的语句,像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语句。即使读的是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所认为的优美语句也是不同的。所以,读书笔记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私人化”的东西,你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发展“自我”。为什么要划下我们自己所认为的很优美的语句呢?当然是为了以后我们自己的创作。我们创作的文章也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私人化”的东西,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想要去引用那些曾经打动过自己的优美语句,如果你曾经将那些优美的语句划下来过,那么,找起来时就方便多了。如果你在读完一本书后,那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空无一点笔迹,那么,那本书在你脑海中的留存率是很低的。
第二,用波浪线划出你感到有疑问的语句。一本书,如果你完全读不懂,那它对你几乎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你完全读得懂,那它对你的意义也不大。一本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应该是有70%能读懂,有30%读不懂的。只有这样的书,于我们而言,才有拓展智识的作用,对吧?
所以,如果你读的是一本有质量的书,如果你真的认真地读了这本书,你是会在读的过程中产生一些疑问的。用波浪线把这些不懂的句子划下来,可以方便自己拿去请教别的同学或老师。再者,很多你此刻不懂的句子,你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了,若干年后,你再回过头去看,会发现它竟是如此简单。那个时候,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自己的思想的进步。是的,读书笔记记录了你的成长轨迹,让你在面对过去的自己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你读得很有感悟的地方,打上一个三角符号,再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你的感悟。读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其最大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打开你的大脑。人的大脑是这样的,它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关闭的,但在某些瞬间,如好好睡了一觉之后,如顿悟之时,它会打开。大脑打开的时候,我们通常能理解一些很艰深的哲理,悟到一些很高层的东西。读书,也同样能打开一个人的大脑。(当然,写作也能。)人的大脑处于“打开”状态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它很快就会重回“关闭”状态,所以,你要趁着它打开的时候,赶紧把自己悟到的东西写下来,否则,那些珍贵的灵感火花,就会消失的了无痕迹了。
在每一个你有所领会的地方都写下你的感悟,那么,在你把一本书读完的时候,你把自己写过的感悟全都汇总起来,它就是一篇极好的读后感,甚至,篇幅足够大的话,是一本极好的书。
希望你能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依靠这一习惯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