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的事——开发策划新的产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为什么说很有趣呢?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到新的知识。
每年都吃的山核桃,往常的概念是一种来自于超市的、好吃的小零食。这次的深入研究,发觉每一件美妙的事物背后,都会有一个神奇而庞大的世界支撑。
山核桃产自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只有极少部分区域生产,大抵分布在浙江的临安、淳安以及安徽的一小部分地区。这是为什么呢?据化石资料研究,远在4000万~2500万年前的第3纪渐新世我国华东地区就有山核桃分布。到中新世纪时,山核桃与桦木科、壳斗科一些树种已成为华东地区的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的主要组成树种。此后由于遭受第4纪冰川的毁灭,仅在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保存下来,是古老的孓遗树种之一。研究人员表示,从基因上来看,山核桃是一种退化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有自己特殊的需求,所以分布范围小。北方很多人说起核桃,概念里都是大核桃,大约是因为小核桃的生长范围小、产量少、普及和推广不普遍的缘故吧。
我感觉很神奇的一点是,山核桃分布范围已然很小,竟然还能分出三个产区来,各个产区的果肉略有不同,老吃客们是很能分辨的。对这一点,专门请教了相关的研究老师,老师说:有可能是因为父本母本以及栽培方式的差异造成的,临安的山核桃多为野生,山核桃还有人工栽种和嫁接的,根系、母本、父本等等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果实的差异。生命真真是奇妙呢,小小的山核桃里,承载着如此有趣的生命奥义。
每年白露(9月8日)过后,山核桃主产区临安昌化山开始统一采摘(其他产区如安徽宁国、淳安通常提前到8月底)。山核桃生长在海拔400-1200m的山上,树高常有5-20m,树皮平滑,需要农民爬到树上,然后人站在树上用竹竿将枝头的山核桃敲打下来,掉落到 山坡上后拣装在麻袋中运回家中,危险系数高、难度大,往年见过打山核桃时有人坠落身亡的报道。这也算是一种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吧,为了吃点儿好的,再怎么艰险亦是勇往直前的。
山核桃采摘后,还要经过一系列挑拣、去壳、敲裂、炒制等程序,才可以变成我们常见到的手剥山核桃的模样。虽然工序繁琐,结果是很好的。中国人自古而来,便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斑可窥全豹,一枚小小的山核桃,有着中国人对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