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味清欢
01
《儒林外史》,众所周知,是清朝吴敬梓撰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它用高超的讽刺手法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批判了当时科举制度对文人的迫害和世俗风气的败坏。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写道:“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认为《儒林外史》采用公正的态度揭露社会弊端,将批判的锋芒直指文人,文风悲戚又诙谐、婉转又讽刺,是中国第一部能够真正算得上“讽刺小说”的作品。
《儒林外史》全篇五十六回,由无数个短篇小说衔接而成,主角人物不停变换,但大多是被科举制度荼毒的儒生,通过描写这些儒生身上发生的故事,反应出批判科举制度的主题。
《儒林外史》第一个出场的被毒害至深的儒生人物是周进,他毕生都在考学却一直未中,到了六十多岁,还是个穷困潦倒的童生,后来在商人姐夫金有余及其朋友的资助下,一朝及第,从此风光无限。
02
吴敬梓在刻画周进的时候,对他六十多岁前的生平及他及第后的仕途一笔带过,着重描写了他及第前后的境遇。但从细节,不难看出,周进是个迂腐呆板的人。
因为母亲病重,周进在观音菩萨面前许愿,以吃长斋保佑母亲身体健康,后来,他就坚持吃了几十年长斋。
因着夏总甲的介绍,周进才有机会做薛家集学堂的教书先生,但他不懂为人处世,无意间得罪了众人和夏总甲,导致最后丢了差事。
金有余及其朋友为周进捐了个监进场,周进十分感动,甚至跪在地上,称他们是他的再生父母,变驴变马也要报效他们。
做了学道以后,周进在广州监考,听到考生魏好古说诗词歌赋样样都会时,顿时变了脸,斥责他劳名而不务实,不应学那些没用的杂学,而应专心做文章。
周进的迂,已经刻进了骨子里,在科举制度的荼毒下,周进早已失去了正常人该有的变通和灵性,失去了真我,成为了一个只知道考试的机器。
03
除了迂腐,周进还是一个软弱的人。
在薛家集村民的会见酒席上,新进了学的梅玖被村民请来作陪客。那梅玖先是故作谦让地请周进坐了上席,后见周进吃长斋不吃肉,拿出一首一字至七字诗来说笑。“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还来。”最后又讲起他进学的梦兆故事。梅玖的这些行为无一不是在故意羞辱周进,但酒席全程,周进畏畏缩缩地坐在主座上,没有说过几句话。
另一位同是文人的王举人,为了避雨来到了庵里,像个主人一样,吩咐和尚煮饭,让自己的管家拿食盒摆上满桌的鸡鸭鱼肉,也不顾吃老菜叶喝热水的周进,径自吃了起来,然后睡了一晚便潇洒离去。如果说梅玖是故意羞辱周进,那王举人就是实实在在地无视他了,因为在王举人看来,周进就是一个地位比他低下很多的教书先生,连跟他同桌吃饭都不配。可周进不仅没有反驳,还全盘接收,花了整整一个早晨的时间去打扫被王举人吐得满地都是的各种骨头。
除此之外,对于薛家集市井村民的轻视和污蔑,周进也没有丝毫辩驳,任由众人辞了他,丢了教书先生的饭碗。
周进的软弱,跟他的迂腐一样,也是刻在骨子里的。科举制度弱化了周进的生存能力,让他一心以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进学才是唯一出人头地的途径。在那之前,他必须仰人鼻息,看人脸色,毫无尊严可言。
04
除了迂腐和软弱,我还想说说周进的痴。
抛开科举制度不谈,周进为了一个目标坚持了大半生,不得不说,他也是个痴人。
周进是个有才学的人,这一点可以通过他教出了一个秀才看出来,也是一个有目标的人,这一点从他坚持几十年考学就可以看出来。只不过因为他的学识得不到考官的欣赏,所以才一直郁郁不得志,凄惨大半生。
在省城看到贡院的时候,周进想到自己累年蹭蹬的遭遇,不禁悲从中来,当着众人的面嚎啕大哭。
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停。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这一段是《儒林外史》周进篇的神来之笔,将周进心中的孤苦与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苦学几十年,考学几十年,年年考学,年年落第,任是英雄好汉,也要感到心灰意冷。人到了这样的境地,实在不只是凄凉二字可以概括得了。
周进及第做了学道以后,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将每一位考生的卷子仔细看过,不要屈了真才,让他们重蹈自己的覆辙。在得知范进跟自己一样,考了几十年还是个穷困潦倒的童生后,顿时心生怜悯,于是将他的卷子看了几遍,把他填了个第一名。
正是因为周进知道屡考不中的悲苦,才能对其他包括范进在内的考生产生怜悯,他虽迂腐,但还保持着怜悯之心,由此可见,他性格里也有善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