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
我们很多时候都以为,我们见到的,我们听到的,以及那些约定俗成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是确凿的。这个还真不见的。
举个例子来说。“狡兔三窟”,人们都说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的故事。但是实际情况是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兔子,哪里来的的“狡兔三窟”呢。兔子是后来到了汉代,通过和西域的交往,引进这个品种。
再比如,我们都认为我们都常说的“纸上谈兵”,是一个真实的认知。是说战国时期赵括因为纸上谈兵而输掉了长平之战的故事。这个故事还选入了人教版课本,大家都深信不疑啊。但细细想来。战国时期,哪有纸啊,纸是到了汉代才发明的。都说这个故事出自于史记,但是哦,从史记上查不到这个成语。甚至在民国之前,史书中就没有这个成语。所以这个成语应该是现代人自己编的。
所以,我们自己的认知不一定是正确的。
再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实际上我亲身经历的事情。领导安排两个人一起做一件工作。其中的一个人,干得特别卖力。过程中发现少了一样东西,需要赶紧去买。这个干活特别卖力的,就去买那样东西的了。这时候,领导来了,发现只有一个人在干活。心中生气:让你干活,你却不知道干什么私活去了。你说这个干活特别卖力的,冤不冤?而这个领导的认知,对不对呢?是领导的问题?不是的,这就是领导亲自看到的。这也是在那一段时间所呈现出来的事实。
所以不要迷信我们的认知。以为我们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以为我们学习的就是正确的。这些认知都会带来错误的判断。
所以,想获得一个相对正确的认知,先要清空自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充满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