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整个中国都处于相对贫穷的状态,而位于鲁西南的湖西县,本来就是山东的最不发达地区,形势就更不容乐观了。但鲁西南的经济形势在中国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最能反应中国平均水平的地方。在王睿奇的记忆中,这儿没有发生过特别大的灾难,老百姓没有挨过饿,但也从来没有富裕过。
到了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已经陆续打开,而农村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村的形势也随之改观。老百姓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活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王睿奇家由于孩子多,劳动力少,生活虽然和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遇上不好的年景,仍然显得拮据。特别是他的小妹妹王夏雨,因是1981年出生的,那时已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黑户”好多年才分到土地。那时他们家经常拿这件事儿和夏雨开玩笑,“你吃的都是我们的口粮,以后记得还我们啊。”夏雨年龄尚小,不知道那是玩笑话,就会很认真的对哥哥姐姐们说,“咱大大、咱娘说了,让我吃他们的那一份儿,不吃你们的。”大家听完之后,少不了一阵哄堂大笑。
自从王睿奇在城里上学之后,家里的开销一下大了很多,老王家的日子更显拮据。三舅一直没有结婚,和姥姥、老爷一起生活,平时他们家养只羊,过年时也舍不得自己杀了吃,卖了钱之后,就会给王睿奇家送来。王睿奇的母亲冯秀珍在家里最小,所以从小就很得姥姥姥爷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再加上她曾经有远嫁东北的经历,也许父母觉着对不起她,因此平时对她多了更多的照顾。由于对小女儿的偏心,惹得二舅他们对姥姥姥爷颇多得怨言。
王睿奇暗自下决心,等自己以后有钱了,一定要好好孝敬姥姥姥爷和三舅。姥爷去世比较早,那时王睿奇还没有初中毕业。他更想把在姥爷身上的遗憾,在姥姥和三舅身上弥补回来。就在王睿奇即将大学毕业,可以挣钱孝敬他们时,姥姥也撒手人寰。姥姥的去世,让王睿奇伤心了很久都无法释怀,因为在他心中,姥姥是最疼爱他的人。
姥姥姥爷去世以后,三舅一个人独立生活,一个老光棍的日子,你无法想象有多艰难。在他还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他是一个香饽饽,侄子们争着抢着让他和自己家一起生活。但三舅一个人生活习惯了,为表哥家干完活儿、看完孩子后,自己回家做点吃的,也省得看那些侄媳妇儿的脸色。随着时间的流逝,三舅慢慢年老,随之失去了劳动能力,这时他就像一块破抹布一样,侄子们避之唯恐不及。在他因病卧床不起以后,那些之前争他抢他的侄子们,没有一个人愿意上前去照顾他。虽然侄子有七个之多,但在实行轮流照顾的过程中,经常有人忘了给他送饭。后来王永才看不下去了,把三舅接到自己家住了一段时间。在老王家的那段时光,应该是三舅这辈子最舒心的日子。王永才没有嫌弃这位大舅哥,每天为他擦洗身体,太阳出来后,就把他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一段时间之后,三舅的身体有了很大的改善,脸色也由之前的蜡黄变成了红润。
后来表哥们过来把三舅接走了,他们说是老在这儿住给王睿奇家添麻烦,实际上是他们怕村里人说闲话,说他们不孝顺。有一年春节,王睿奇去看望三舅。一进三舅的那个屋,那番景象差点让他失声痛哭。以前贫穷但温馨的家已经不存在了,满屋子只有一个草塌,没有任何家具。早已分不清颜色的褥子、被子堆在床上,三舅就冻得瑟瑟发抖的躺卧其上。鲁西南的冬天,在这个家徒四壁的屋子里,显得格外寒冷。就算是在冬天,三舅屋子里那股难闻的气味,也让人忍不住作呕。三舅之前是如此爱干净的一个人,没想到到他年老之后,竟然躺卧在这样的“床”上,对他来讲,不知是多大的屈辱。表哥陪着王睿奇过来之后,就找借口走了。王睿奇眼里含着泪,看着已口齿不清的三舅,三舅拉着他的手,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王睿奇找了个点儿柴火,在屋里升上火,这样能让三舅感觉暖和一点儿。他又到旁边的表哥家,烧了一锅热水,让极不情愿的表嫂给三舅找了一身干净一点的衣服,还拿了一床他们早已用不着的被褥。等王睿奇感觉屋里温度差不多了,他掀开了三舅的被子。三舅光着身子,骨瘦如柴的身体冻得缩成一团,被窝里屎和尿混合在一起,难闻的气味直冲鼻子。拿毛巾给三舅擦了擦身体,给他穿上从表哥家拿来的衣服,又把那床被褥换掉。忙活完之后,三舅虽然口不能言,但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给王睿奇多少带来了一点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