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简书热门作者们动辄发文数篇,我不禁感慨自己效率之低下、存货之寥寥。曾经的我表达欲旺盛,一天发好几条朋友圈和空间说说,仍然意犹未尽。
如今,我回头再读那些文字,觉得大部分都没有发表的必要,太过个人化的情绪碎片自知便可,无须让他人捡拾或驻足。
也许是成熟了,曾经令我动容的悲喜放到当下的现实里,已无法激起心海的浪花。
也许是习惯了,曾经装着随笔小本的口袋,现在改装了手机。低落期可以翻翻别人的故事,听听疗愈的音乐,暂时性拨开阴霾。好像,写作不再是唯一的出口。
应该是慎重了,曾经能够喷涌而出的话语受到冷嘲,现需要仔细斟酌,不能不顾及别人的目光。
每天还能写那么多吗?答案是不能。那怎么办呢?
对我来说,写作是自我的见证者,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最重要,没有灵感不必刻意钻牛角尖,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是,灵感也不会自己跑过来,我还是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一场电影、一次碰面、一段文字,用心体察,抓住片刻心动,随时播种,适时开花。有几个工具可以用好,比如相机、便签、录音、读书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