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文案的喜爱,我报名学了不少文案课,熟悉文案的写作框架与套路,知道如何挖掘用户痛点,也了解如何促使顾客行动。为了更深入学习,一本《文案变现》我看了三遍,《爆款文案》看了两遍,叶小鱼老师的文案课程来回听了五遍。
只要是在线的训练营,我一定会是优秀学员,当完学员当助教,并且拿回课程奖励。偶尔还可以做做分享,让小白们傻乎乎地崇拜几分。
有一天,终于拿到一个完整的文案任务,第一时间,我看了数十篇同类型的软文,一篇一篇拆解。做标记、拆结构、画导图,我发现这些文章的套路其实都一样,完成后感觉很有成就感,当我把手放在键盘上准备打字时,发现我竟然词穷了。
什么情况?不应该啊?
我发现那些参加文案课程能及时变现的人,之前就会写文章,这是关键。不会写文章的人,就算学习了这些方法,最多也象我一样,写写朋友圈这类短文案还是可以,但面对长软文时,却只有发呆的命。
发现这一点,从“大浪淘金训练营”的学习能感受出来。什么词语的类型、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文章类型,这些练习硬生生把我拉回到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我才发现,“写作”才是“文案写作”的前提。
不知道有多少人踩过这个坑,也许没有,也许是我太天真。我曾问过老师,写作与文案哪个更重要,有没有先后顺序,得到的答案是可以同时进行。也许她没错,但前提是要有点基础。
现在反思后才醒悟,地基没打好,过多构架与混凝土的搭建,最终建成的房子只会不稳,有可能还会倒塌。
有个写作老师在自我介绍中写到:“写作七年,文案三年”,显然,她的成长之路,是先写作后文案,粥左罗的成长之路也是先写作后文案。
加入007时曾怀疑一句话:只有开始写,才会慢慢发现问题,再补方法就会简单。现在真信了。
粥左罗在写作课中也提到,一个人要建立完成的写作系统:
1、稳定的认知系统:心态上要完全相信只要持续,一定会越写越好;
2、稳定的输入系统:只有不断的输入,才会有新的输出;
3、稳定的处理系统:养成随时思考的习惯,将信息内化,思考力才是写作力的本质;
4、稳定的输出系统:即写作技巧能力,学习如何将输入的内容呈现出来;
5、稳定的反馈系统:一定要让写的东西有人看见,并能得到持续反馈,通过反馈提升写作能力。
以上五点中,我之前把所有的精力用在第4点,其实第4点的技巧学习却是最容易实现的。
比如,一个宝妈常年照顾孩子,也看了不了育儿的书,有理论有思考有实践,这时,只要稍微学点写作技巧,写出一篇文章很容易。也许,这也是头条上育儿类文章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写的人多,看的人也多。
以上,算是我踩的坑,做为初学者的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能做到的只是沉下心了,慢慢练习,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开始,多思考,多输入。
当面对写作时,大多数人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 粥左罗在课程中有提到以下几点:
一、你对这个世界要有点意见
这一点深有体会,我一直是一个对啥都无所谓的人,因为无所谓,不去观察生活,不去审视自己,于是这么多年一直过于平庸,不好不坏。
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世界有态度的人,去发声,去表态,自然就有东西可写。
比如,看到路怒族们因堵车而开口大骂,你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看到广场舞中的小孩跟着奶奶跳舞,你可以谈谈隔代养育的影响;看一帮宝妈们在一起聊天遛娃,你可以聊聊爸爸去哪儿了; 看有人在小区里遛狗不牵绳,你可以写写文明与道德;听到新闻说又有青少年跳楼了,你可以说说自己的教育经验……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写作不是自嗨,而是创造价值。一个观点,也许有一群人和你想法一样,你就帮他们表了态。当读者读完文章,感觉这个时间花得值,写作才有了价值。
二、你要知道万事事物皆可写作
不可能每个人的人生都大风大浪,多数人还是过着上班下班的日子,我们把生活看得太过于平凡时,就会少了激情,情感淡了,朋友圈没朋友了,友情远了……
作者提到宋冬野的歌《平淡日子里的刺》,其实这首歌表达的是爱情幻灭后的沧桑,但MV的最后一句“一生中可以喜欢很多人,但心疼的只有一个”,听起来让人回味而动心。为什么心疼的只有一个,其实是把感情放大了的结果,也许那一个人用心付出过。
生活也如此,不如诗,但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生活处处如诗。我们可以将生活中平凡的点滴放大,把快节奏的生活放成慢镜头:
早上起床,看似简单,但如何起来的,是否可以写成一段话? 尝试每个动作的描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拉开窗帘想说什么,面对一天即将到来的工作与生活想说什么。
坐上地铁或公交,看到一对夫妻抱着孩子,是否可以想象他们在说什么? 他们穿着什么衣服,他们表情如何,为什么高兴,为什么紧张?他们是怎么上的车?
昨天吃早餐时看到一景,写写感受也一二百字,如果再将炸油条人的动作、表情写出来估计更长了。
今天突然就想宅在家里,没见任何东西怎么办? 看看四周,你的书柜、桌椅、床、台灯,闭上眼睛,想下如果你不在时,他们会发生什么。把他们想象成人,比如玩具总动员,他们是否会开一场会,研讨下今天如何迎接你。
今天听到一个不同的观点,你是怎么与朋友争论的,不如写下来,自己是怎么想的;看了电影感觉如何,如何分享给朋友,说出来写下来,今天过得怎么样做个复盘等等。
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小时候就学过,就是看图说话,比如我当时做练习时随便找两张图片写成故事。
将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放大,发慢,你就会发现有东西可写。这些,你可能认为写下来没什么意义,但最初的练习却很重要。就好像我这篇文章一样,只是学习笔记,10%的要点来源于课程内容,另外90%却是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积累做的思考练习。
三、你要充分了解你写作的领域
在007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会看到不同领域的文章,有写股票投资的、有数字乘法口诀方法的、有记录学舞过程的、有写旅游的、还有写美食的,各种各样的文章都有。
在点评中我会遇到一个问题,面对不懂的行业如股票,根本不会点评好嘛,因为不懂啊。不懂就不会提出问题,不会提出问题自然不会深入思考,不懂对方为何这样写。而且让我去写股票,自然不会写。
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一个领域,才会有不断的知识输出。今天写日记随笔,明天写职场成长,后天写散文诗歌,这样东一个西一个写,找不到重点,最后啥也写出不成绩来。
一开始是需要这种“散写”(自编词汇),去练习写作的感觉,过段时间后一定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深入这个领域,大量阅读,深度思考,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与内容。
那如何找到写作方向,只能从兴趣或专业入手,问问自己的热情在哪里,就是自己的定位。只要专注于兴趣,你才不会觉得坚持很痛苦,自然而然就会乐于投入时间与精力。
四、掌握几条写作公式
作者在课程中提到“灵感”一词,写作与文案创作的确需要灵感,但灵感却不是能保证持久创作的动力,大量积累才更重要。当表达成为一种习惯后,需要的是学习如何写,如何下手问题。
其实这里说的就是文章套路了,套路是行之有效的思考框架,有这个做为支撑,自己就很容易按套路写下去。
李笑来《七年就是一辈子》这是格式化写作的产物,所有文章都是一个套路:
1、我要说的是什么概念?
2、这个概念为什么重要?
3、这个概念普遍被如何误解?
4、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儿?
5、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
6、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概念?
7、错误使用这个概念有什么可怕之处?
8、这个概念与什么其他概念有重要联系?
我们之前学过一些格式化的结构,如总分总,或“通过场景化引出痛点-针对痛点提出观点-正面论证(案例)-反面论证(案例)-总结与升华”;
再比如,文案写作中“列出痛点-提出解决方案-竞品对比-卖点罗列-权威证明-促成行动”等,以上都是文章的大框架,很容易掌握。
李笑来的格式化写作,其实是一种细分,细分到了如何去思考,跟许荣哲故事写作中的“七步法”很相似。
1、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2、主人公实现目标的阻碍是什么?
3、主人公是如何努力的?
4、主人公努力后的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
5、故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
6、意外发生后,情节如何转折?
7、故事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以上,就是一个思考框架,也可以理解为思考过程,在文案中可以做为品牌故事来写。有了这些格式,我们需要的就是多想多写了,当成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写,就简单多了。
文章结束时,我突然想起自己一个爱好——写诗,我曾在朋友圈用诗表达感情、态度,朋友看来说:“写的真好…” 很多人认为我是个文艺小青年。
也许曾经是吧,现在老了一些。我写诗,还不是因为有话表达不出来啊,我只能用尽量精华的文字去组织语言,然后压韵秀技。如果有足够的输入与思考,我不知道早写出多少文章了。
最后,用屈原的一句话总结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