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之七《天运》
《天运》共分七章,属杂撰,主旨是指出背离自然之道而行,其后果与违背自然运转规律一样严重,都应遭受批判。
庄子所在年代,天下各国都在推行礼义法度。但是,庄子认为那些所谓的礼义法度都是陈旧落后、毫无针对性的教条,纯粹是东施效颦,彼知矉(同颦)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同时,庄子也非常讨厌有人打着“仁义”的名号做事。他说,仁义,先王之蘧蘆(即旅舍)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覯(gòu,即遇见)而多责。仁义都是古时帝王才具有的品德,现在的人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即显荣)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即权柄),就是这些渣渣们竟然还好意思张嘴就说“仁义”,实在是对仁义的大不敬和玷污。这些追名逐利者只会到处兴风作浪,居无事淫乐而劝是,实质是求更多的名利在没事找事、为害天下,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庄子在本篇对那些背道而驰的人和事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指出: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即堵塞)。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也就是说,得道就畅通无阻,失道就寸步难行。
本篇第五章说到“得道”,庄子说,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内心悟道的圣人,如果外界不接受他的观点,圣人不会强求别人接受;同理,外界的东西,如果圣人内心不接受,也绝不把它放在心上。现实当中,我们许多人都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是,换成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如果别人不接受或者不这么认为,我们往往就觉得很不爽,总觉得对方的不接受是难以理解的。于是,我们就很容易情绪急躁,然后做出一些强迫别人要去接受的举动。同时,我们自己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蜚短流长和风言风语会很敏感、很在意,所以经常会神不守舍、左思右想。这两种情形,都是没能处理好“中出”和“外入”带来的影响,属于两种可以放下的“执”。我觉得,要想处理好,不刻意和不在意这两种态度,应该会是好方法。
最后,在这篇学到了“寻常”这个词的古意。古时,八尺为一寻,一丈六尺为一常。寻常,比喻尺寸小。所以,一说到寻常人家,就明白是在说屁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