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他说生命是一个说故事的人,虽老是抱着那么陈腐的“母题”转,而每一顷刻中的故事却是新鲜的,自有意义的。这一顷刻中有了新鲜有意义的故事,这一顷刻接着一顷刻地实现,好在它“不舍昼夜”。
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
面对幽静的湖山嘈杂的人,他是矛盾的。一方面认为是那些是空虚寂寞者,一方面觉得自己未能免俗,妄自尊大,没有权去鄙视。
矛盾能转化,相反两极端常相交相合。人渴望长生不朽,也想无生速朽,都是对生命的执着。有痛苦至死,也有喜极而亡。
顺从自然,宽恕一切。
生命对于我们还有问题,就因为我们对它还没有了解。
既没有了解生命,我们凭什么对付生命呢?于是,
他想到这世间纷纷嚷嚷的人们。
慈惠殿三号
他说对于园子还是取绝对的放任主义较好。
他不想和浪漫时代诗人们所怀想的,找一个荒凉凄惨的境界来配合一种可笑的伤感。
他喜欢一切生物和无生物尽量地维持它们的本来面目,他喜欢自然的粗率和荒乱。尊重一切原本的生长趋势。
好似仓央嘉措的《见或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只不过“你”是指一切万物。
有些声音,听起来那么近,而实在却又那么远。
有些山,看起来这般近,而实在却又这般远。
后门大街
他有一个情趣相投的朋友——后面大街。
虽然它偏僻,阴暗,湫隘,局促。
只有破铜破铁破衣破鞋,只有青葱大蒜,油条烧饼和卤肉肥肠,十足的平民化。
可习惯后,却有不可抵御的引诱。
它不用收费,它不会打断你的幻想,它给了你足够的自由,也不用你和人寒暄,因为很难遇到。
它是一个宝,有十几家古玩铺,一家旧书店。它有的是生命和变化,随时可以寻到有趣的消遣。
他说它是一个亲切的朋友,即使“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困难,但是他还是找到可以解闷,可以陪他,给他快乐的,后门大街。
在这个世界里的人们,无论他们的生活是复杂或简单,关于谁你能够说,“我真正明白他的底细”呢?
花会
纵然成都热闹,可还是会想起北平厂甸的庙会。
他说成都三月,阳光之下,花光草色如怒火放焰,生气蓬勃;春阴四布,小风薄云,苗青雀净,别有一番清幽情致。
游春,赶花会。花会很美,繁盛。来花会,目的不是看花而是凑热闹。
成都人,丢不开那古老城市的风俗习惯。
成都整年难得见太阳,全城的人天天都埋在阴霾里,像古井阑的苔藓,他们浑身染着地方色彩,浸润在薄雾浓云里度过他们的悠悠岁月。
我在《春天》里所见到的
他问女性美和爱的心情原来是富于矛盾性的,谁能够彻底地窥透此中的消息呢?
他说这幅画是一幅内热而外冷,内狂放而外收敛的风味。
在生气蓬勃的春天,在欢欣鼓舞的随着生命的狂澜动荡中,仍能保持几分沉思默玩的冷静,在人生,在艺术,这都是一个极大的成就。
感谢他,让我闻到了春天的气息,让我,慢慢的,想要触摸,置身于其中。
听过同学的讲解,看过其他文章解读,而他是偏重意义和情调方面的。忠于他自己的感想,带着以看诗去看画的心习看画。
他是美学大师,他是教育翻译家,他是文艺理论家。
他是朱光潜
这是他的《厚积落叶听雨声》的chapter one:
美本身极为柔弱,但却不可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