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点名批评了选秀节目的浪费行为和失格问题,但是我看到好多的热评都是在嘲讽和气愤粉丝行为,提到资本也就不过点出这两个字,对所谓的资本二字的恨意完全比不过“饭圈”。
似乎“饭圈”才是各种路人口中深恶痛绝的东西。
我觉得这个观点一开始就被带偏离了方向,资本是什么时候开始观察数据,从而产生了“打投女工”这种说法,来为各个idol进行圈粉行为的?
微博上的各种榜单是什么时候开始需要进行控评的?
清一色的文案是怎么出现的?
谣言四起和营销号之间的联动是如何做到万丈高楼平地起的?
这些都能简单归咎于“饭圈”二字吗?饭圈是谁组织并豢养的?
平均年龄是如何的构成?为什么大龄青年较多的饭圈反而会不如低龄饭圈打投能力强?
所谓的资本是如何找到所谓的大粉职粉?
我始终认为这一切从一开始就是商业资本借由文化之名行苟且之事,本来一个明星或者idol有没有商业价值,最直观的办法就是很简单的让他们成为销售员,带货能力难道不是最直观的吗?看销量分成不就行了吗?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商家要看一堆数据来评估,然后去找明星,价格事先谈好,这一波下来岂不是明星稳赚不赔?那能做手段的不就落在数据上了么?数据要靠所谓的粉丝,也是打投人,不说女工是因为其实也有男粉丝,只不过总被一些路人给忽略了,总认为饭圈后面接的就是女孩两个字。总之累死累活的是粉丝,虐生虐死的是粉丝,挨骂缺德的也是粉丝,丧心病狂的还是粉丝。
谁,在引导?他们躲在饭圈背后。大家都知道有资本的力量,却总是将饭圈拉出来挨刀,正向的引导该怎么做才是最大的问题吧,若很难把少年和青年人从资本豢养中拉出来,那是不是该狙掉那些资本?
要做到是很难,但打着文化旗号荼毒少年人的资本至少不能躲在饭圈背后,子弹该飞到它们身上,让它们喊喊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