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悟#冬至时节吃饺子,民族智慧永传承

今天周末,写点轻松的。

12月22日,冬至,家家户户都包饺子吃饺子。老妈家里包饺子,婆婆家里包饺子,连孩子幼儿园老师都要召集孩子们包饺子,家长们准备好面团、肉素馅、擀面杖,我妈调的猪肉槐花馅深受幼儿园孩子们好评,连老师们都交口称赞。把姥姥夸得心花怒放。而我,吸取以往每天都在外面跑的不见人,让老妈总是抱怨的经验,今天老老实实在家里和老妈包饺子,享受阖家欢乐。

幼儿园小朋友们其乐融融包饺子

说起冬至为什么家家吃饺子,有些好奇,问了度娘,发现原来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他著写的《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来告老还乡,正值腊月,回途的时候发现沿路乡亲面黄肌瘦,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非常难过,令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为百姓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看了这个故事,有三点有意思的发现:

1、人类的智慧传承除了师傅告诉我们的家族、师门两大主线外,其实这种传统的习俗也是非常好的传承方式,像冬至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过年放鞭炮,这种方式让人们在延续前辈传承下来的习惯行为的同时(行为脑),让人们念起过往的故事和传说(认知脑),感受到这些传承故事的爱心和愉悦(情绪脑)。也是一种正向的三脑循环。

2、古来大慈悲者一直有之,在各行各业,每个慈悲者,都会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能量的方式普度众生。只要有这样的发心,也许你是教师,也许你是医生,也许你是政府官员,也许你什么都不是,社会角色没有那么重要,而在你在人生的每一条做了些什么慈悲的事更重要。

3、最后,你会发现古来思想有成者,总会招募一批弟子,或继承自己的理念,或和自己一起救世济民。总而言之,师徒的这种联结是比较紧密的,也是更有延展性和传播力的。对师傅一直说的新师徒制有越来越多的体会和感悟。这班车走得很快很扎实很牢靠,要抓紧扶手了哟。

【百天写作7/10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饺子(jiǎo zi),又称:水饺,是一种有馅的半圆形的面食,因为形态微扁,于是还有地方上叫做“扁食”。饺子被称为...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3,741评论 0 4
  • 前几天,某人一本正经的跟我说:周五晚上回家吃饭! 老妖心想,这是看我最近太忙,要犒劳我啊。 某人又说:周五是什么日...
    尚有乾坤阅读 920评论 0 49
  • 颓废了2个多月了 工作和生活浑浑噩噩的两个多月 工作只焦虑,思考不够,方法不对 生活全堆满了工作,吃吃吃睡睡睡看看...
    獭Queen阅读 148评论 0 0
  • 三哥出生于85年,从小伴着泥巴、弹弓、青蛙和各种农副产品长大,可以说童年的三哥是幸福的,尽管经常会由于太调皮而...
    乱言胡语阅读 3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