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小的宝宝,常常睡着睡着突然大哭惊醒,而且抱抱、哄哄就又睡了,家长首先考虑的不应该是“缺什么”,而应考虑是否为婴儿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发作时,宝宝往往会没有任何征兆的大哭,就好像受到了强烈刺激、突然被扎到时一样。如果是正在喂奶时发作,家长可能会发觉宝宝突然浑身较劲、用力蹬腿,有时还会停下来哭闹。
同时,可能还会伴随腹胀、排气增多的问题。
由于宝宝太小,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哭”来表达,那么,我们如何区分宝宝的“哭”是饿了、困了,还是因为肠绞痛呢?
很简单,这个阶段,家长应该已经能够基本摸清宝宝的进食、睡眠规律了,当宝宝违背了平时的规律,毫无预兆、突然大哭时,那家长就需要考虑是否为肠绞痛了。
关于缓解宝宝的肠绞痛,比较推荐的是使用5S法。
这5个S,分别代表着5个行为,具体操作如下:
1.给宝宝裹襁褓。
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被子宫包裹着,处于一定的束缚的状态。这样做会给宝宝带来很大的安慰。
2.发出“shishi”的嘘声哄宝宝。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耳边都是妈妈体内血液流过的声音,我们在宝宝耳边模拟出类似的声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宝宝感到安慰。
3.让宝宝侧躺或稍微趴一趴。
家长可以把宝宝的腿屈起来、垫在宝宝屁股下面,臀部翘起来,头的位置相对来说较低,这样是模拟了宝宝在子宫时的状态,又对肚子形成了一点压迫,有利于打嗝和排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肠绞痛。
4.保持头低位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的轻轻摇晃宝宝。
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的时候,会随着妈妈的走动产生一定的晃动。我们模拟这种小幅度的摇晃,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5. 让宝宝吮吸奶嘴。
吸吮的动作一方面会给孩子带来慰藉,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散宝宝一部分的注意力,适度减轻疼痛感。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千万不要过度依赖“吮吸法”。
因为如果长时间利用吮吸来安慰宝宝,一方面可能会使宝宝养成不好的哺乳习惯,另一方面,很多家长一看到宝宝哭闹就通过喂奶缓解,容易造成喂养过度,使宝宝过于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