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整理QQ,发现自己存了很多信息,资料。没有清理。
有2点体会:
1、自己求学、好学的态度是一直保持的,特别对教育、对心理,这几年因为有需要,知识不够用,所以到处收罗知识,也不断积累。从少到多。
2、目前进入太多了的阶段,如何形成自己建构的体系,植入自己的内心,需要更花功夫去整理,去揣摩,知识不是积累就是你的,而是变成你的意识、潜意识层面才是你的。这个过程就是从多到少。
这段路需要自己反复实践、比较、取舍。
想到一个例子,好比自己的衣服,每个女子都喜欢美,不断买,衣柜满了,这也是积累阶段。
但是如何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信手拈来就很符合自己的气质,这需要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真正的认识,再不断比较、揣摩,取舍,整理,别人穿的美的不一定你也美,别人不敢穿的,也许你很适合。
所以这2个阶段的重要环节都要解决自己需要什么?更前面一步是是知道我是谁,我是怎样的自己。我的需求,我的目标?
从教育、心理来说,我是个学习者,我还处在认识自己的阶段,需要了解自己,了解女儿,做一个能与自己快乐相处,看到自己上进的优点,也能认识自己有时追求完美的不足,只安安安静活在当下,安安静静吸收知识,安安静静体会生活的人。
我的目标是好好磨练自己的情绪、性格,理解这些的来源,释放多余的欲望,减少对别人的要求,回到更根本的平和的自己。
我的行动是陪伴女儿,不断找到她自己,找到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认识自己的不足。
我最大的目标是通过2-3年努力,在目前已经获得心理咨询师的基础上,再进行系统学习,成为真正的心理咨询师。
带给自己喜乐平和,带给家人、朋友一点点帮助。
今天早上看了宽妈的读书笔记,温故知新,快思考与慢思考,确实是完整的体系,快慢之间的切换,就是觉察和取舍的发生。
喜欢读书带来的思考,也喜欢同样生活态度的家长的共鸣。
这本书听了好几遍,读一读别人的话,又有不同感受。
:“
关于21天坚持与习惯,是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成果,认为人学习一个简单的行为,需要而且仅需21天,就可以转化为一种习惯
但有前提,一是我们内心对这种行为带来的价值深信不疑;二是坚持的过程不走样,走样的坚持不是坚持,是勉强.
心理学家丹尼尔将大脑和神经的活动归纳为两个系统,也就是他在《快思考与慢思考》中所说的有意识的慢思考系统与无意识和潜意识组成的快思考系统。
慢思考系统负责理性思考、计划和学习新的行为动作。简单的行为,不走样地坚持二十一天;复杂的行为,坚持一万个小时,就由有意识的慢思考层面转化为了我们潜意识的自动反应,也就是快思考系统中的自动程序或叫习惯,比如我们学习开汽车的过程就是这样
当我们对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有怀疑顾虑时,潜意识层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坚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