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要求回报的友谊是真的友谊吗?
文|Juno
“有时候我们会排斥那个给我棒棒糖吃后要求我帮他打包带饭的人,虽然带饭也只是个举手之劳。但我们却无理由地愿意和另一个从来不要求我分享东西的朋友,分享所有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向我索取回报,但是后者从来没有,所以下了个结论就是,真正的友谊是不要求回报的。
相信你们也猜到了接下来会有转折,不然问题回答得那么短还那么平淡怎么可能上一个。
其实不管是不是真的友谊,我都更喜欢和懂得回应的人相处,她在微信上咨询你一些事,你把知道的告诉她了,虽然不奢求什么请客吃饭,至少应该说声谢谢吧,或者下次当你想问她一些事的时候,不是一句我不清楚就把你打发了的吧。所以换位思考一下,当你是一个被别人帮助过的人,或者受到对方一点恩惠的人,不管这个人和你的关系怎么样,是不是在对方有需求的时候也应给予一些回应?
而即便是真的友谊也不例外,一帮闺蜜死党,难道就不会对你索取回报吗?失个恋,要你牺牲睡眠时间或者周末的假期陪伴在她身边。无聊了,要你陪她逛街吃饭看电影。受委屈了,要你倾听一个晚上的负能量。和小婊子掐架,要你挺身而上手撕小婊子……
而比起说一句“随便”结果我做什么她都不满意的人,我更喜欢直接告诉我她需要什么而我能够为她做什么的人,就拿好友过生日来说吧,你问她过生日想要什么礼物,她说“随便”,你绞尽脑汁好不容易想到一个礼物,结果对方收到礼物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还不错”,还不如就直接告诉我她想要迪奥的口红,然后收到我的礼物兴高采烈发朋友圈炫耀的。
我并不觉得向朋友索要回报是功利的或者是不正当的。因为这世间的任何一种关系其实都是需要回报的,不管这个回报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也不管这个要求是以何种方式表达出来的,一段关系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维持,无非就是彼此能从对方那里图点什么,说好听点就是回应,说不好听点就是各取所需。其实朋友不就是你给我一分,我还你两分,永远算不清,所以交情永不断嘛。
然而,之所以会问“向你要求回报的友谊是真的友谊吗?”,是因为这个人向你要求回报让你感到不舒服,有负担,心不甘情不愿。
《影响力》中提到过一个“互惠原理”,本来是说人们会因为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产生亏欠感,于是想方设法地要把这份恩惠还给对方,后来互惠原理被一些人当做令人服从的手段,就是当你想向一个人提出请求,为了提高对方答应的几率,最好事先给予对方一点恩惠,这样,不管是迫于社会压力还是内心亏欠感,这个人都会有很大可能会同意。一个人想要从你身上索取什么,所以事先对你好,进行一些投资,好让你因为之前她的好而难以拒绝自己的请求,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目的性太强,因为这个人不是因为感情和你好才对你好,而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才对你好,对你好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因此,当你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有可能是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怀疑对方和你做朋友的动机,担心自己被对方利用。
《非暴力沟通》里提到过一种暴力沟通的类型是惩罚,也就是说当某人提出一个要求时,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要求,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不是只有身体上的惩罚才是惩罚,言语上或者态度上无声的指责也是一种惩罚方式。当朋友向你要求回报时你没同意或者犹豫,他们会突然变脸,微信上不理你,看到你也不打招呼,或者见面嘲讽说你太不够意思了,都是一种变相的惩罚,因此,当你感受到一种如果你不答应可能就会面临惩罚的时候,不管这种惩罚是利益上的还是感情上的,如果你本来不想做但是担心对方生气无疑是陷入了道德绑架的困境中。所以,归根结底在于对方是否真的给了你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就是在你面前表示出一种“你可以拒绝,我不会生气”的态度。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的付出与要求不匹配,例如她只是顺便帮你取了个快递而已,却要求你为她代课甚至写作业,开玩笑,不劳而获也不至于这么赤裸裸的啊。
再者,你和对方对彼此的认识不一致,你觉得和她只是普通朋友,但是她却觉得你们早已超过了普通朋友,可以称得上是死党了,所以你在做一些作为普通朋友做的事,例如偶尔在微信上聊聊天,有时候一起出来吃个饭,但是在她看来,却觉得你太冷淡了,在她看来你们的交情好到可以让你为她代课,你却觉得不过是普通朋友,帮忙取个快递还可以,帮忙代课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你们的交情还没到那份上。当你们感情到了一定地步,她没开口你就主动为她做了,当你们关系没到那个地步,即便她开口你也不一定会做,即便做了,也不一定是心甘情愿。
当一个陌生人让你请她吃饭,你会觉得不是她有病,就是你听错了。
当你朋友让你请她吃饭,你掏了掏口袋,有几十块就请她吃食堂,有几百块就去饭馆里搓一顿。
当你妈说让你请她吃饭了,甚至让你为她做饭,你都会觉得天经地义。
同一个要求,关系不一样,也就有不同感觉和回应。那些要求回报让你觉得有负担的人,只不过是因为你们的交情还没到那份上。
要求还配不上交情的时候
就会感到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