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世间万般皆由心成

心灵映诸事

春天真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时节,草儿返出新绿,杨柳鼓出嫩芽,这会儿就连榆钱儿也在枝头招摇,绿得耀眼,翠得馋人。

杏花、樱花、红叶李早已灿然开放,绚烂若云霞。草丛里这儿一簇,那儿一丛黄的迎春花,或者是山坡上成畦连片似金黄玉带的连翘,唤醒了整个春天。

走在街上、公园、田地、山野,亦或是从写字楼、办公室、列车上的窗口望出去,目之所及就是春天的样子:新鲜、灵动、喜人。

这个时候出去晨跑,呼吸都是春的气息,所见皆是春的生机。

春天真的是一个让人欢喜的美好季节。

把手机打开揣兜里,戴上耳机,解放了双手双眼。一段慢跑之后是快走,耳朵里传来稻盛和夫《心》的声音,播主是一位女士,声音温润好听,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稻盛和夫是日本创造了三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经营之神”,也是日本四位“经营之神”中唯一在世的一位。曾经听过他的几本书,包括《活法》《干法》以及《给年轻人的忠告》等。

他的经营哲学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也有道家、佛家的思想,在晚年又与王阳明心学有了些呼应,这部《心》就是例证。

稻盛和夫在《心》中回顾了自己一生的心得:想要告诉大家、想要留在这个世上的,基本上只有一件事情,这就是“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心中描绘什么?抱有怎样的思想?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这些就是决定人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佛家有云:境由心造,相由心生。我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想事成”也说明了“心”的重要性。

许多人都纠结于这个“心”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心脏,有人说是大脑,有人说是意识,也有人说是灵魂,稻盛和夫说是良心。是不是跟王阳明的致良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自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这颗心,致良知的良心。

稻盛和夫不是天生的“经营之神”,更不是与生俱来的哲学家。他在书中悉数了自己成长中遭遇的苦难:二战后家境贫寒,族中人罹患肺结核,少年的他未能幸免,也被感染了。小学升初中两次失败,高中毕业也未能升入理想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一个穷途末路的企业,可谓一路坎坷,从未有幸运之神眷顾。

也是在这个穷途末路的企业,他在其他同事相继离开而自己无处可去之时,选择转变心态,置于死地而后生,并由此走上否极泰来之路。他说这主要得益于他在患肺结核养病时看过的一本书上的话:“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的内心不予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一切都由“心”造——那时得到的这个教训,是一个重大的启示。后来也证明就是积极的心态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

随着他的努力,后面所有的事情都开始想着好的方向发展。他也深深地体会到:心灵塑造现实,心灵驱动现实。心灵竟是如此重要!

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也莫不如此。心态决定事情的发展,看法决定行为的结果。究其本原来看,这世界真的是如此简单、如此奇妙。

宇宙宏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若道家之道法自然,善利万物之水;又若佛家佛性善性自有自足;还若儒家君子之道,仁义礼乐,废心用形。一概而论,就是一个宇宙之“心”使然。世间万般皆由心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